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5-05-08 06:44:54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1

20xx年初,顺利面世的电影《流浪地球》,是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刘欣慈——众科幻小说里,第一部真正变成影片的作品。《流浪地球》在电影院如火如荼地上映,我个人认为:影片无论从对细节的处理,还是对作品的刻画,不愧为媒体所言,《流浪地球》堪称国产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一部精美影片。

故事设定的背景是在未来,由于太阳急速衰老膨胀,没有了太阳,地球将遭遇灭顶之灾,人类为了生存下来,开始了一个长达2500年的行星移民计划,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地面上将不再有人居住,仅剩余的人口都在人工建造的地下城生活,靠着科技投影出的假象,蓝天白云、青青草地,迷惑人们的视觉,可在这背后,覆盖的是一块块腐朽的钢铁组成的废墟,死一般的沉寂包裹着,仅能够听到的,也只是生灵的哀叹。

影片一开始,没有急于进入剧情的主线本身,而是耐心交代了两对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年幼的刘启坐在父亲刘培强的腿上,倚靠着他看天文镜里宇宙里的木星;韩子昂坐在旁边,看着儿孙俩,脸上也挂满了笑容。刘培强将通行证交于韩子昂,也把刘启托付给他,这样,他们就可以免受残酷的抽签,顺利进入地下城安全生活,自己到空间站去工作。

刘启与韩朵朵好奇来到地面上,阴差阳错的和韩子昂以及一些人员成为了救援队,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可以得知,刘启的家庭始终处于残缺状态,对父亲的感情是悔,是恨。他反抗父亲的指令,心中与父亲敌对的心理屹立不动,但这只是大多数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刘启心中的感情得到解放,他理解了父亲的选择,第一次走进他的内心,第一次与父亲感同身受,完成了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心理蜕变。

生命的牺牲,在影片里最是寻常。但这些在与命运搏斗的人物也没有时间为牺牲的人哀伤,只能为了大众的利益继续前行,刘启如此,韩朵朵如此,那些救援的人也如此,他们要忍受亲人的离别,牺牲自由的时间,背负沉重的使命前行。

“希望,是这个年代里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正是这份希望,令苦难中的人们重获新生,令彼此分离的人能够紧紧相拥,也让人们明白生命的珍贵,让地球抓住求命稻草,得到新的生命。

流浪地球观后感2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观后感3

作为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自有它的亮点与价值。不论是精心设计的情节,华丽的特效,还是那磅礴、令人震撼的场面,这些都是它火爆全国的重要原因。然而,引起我深刻反省的还是莫斯的一句经典台词:“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在本片中,当得知地球将于不久撞击木星后,联合政府很理智地选择了放弃地球,执行“火种”计划。但是,地球上的人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们只要看到一丝生的希望,就会倾尽全力拯救地球,哪怕自己的苟延残喘仅仅是徒劳的。全球救援队尽力修复发动机,发现只是杯水车薪后,又有人想出了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想法,最终离成功仍差一步,近在咫尺却显得遥不可及。最后时刻,主角刘培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大胆地选择了电脑认为成功几率为零的计划,将空间站撞向木星,引发爆炸,使地球暂时化险为夷。

刘培强选择了更大的希望,而电脑始终立足现实,他们之间的斗争,不仅仅是人机之间的较量,更是感情与理智的抗衡。选择前者,种子没了,但地球可能得以存活;选择后者,地球没了,留下的只有种子。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面对灾难,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了,只有希望才是唯一的追求。因而他们才会下更大的赌注,来渴求更大的希望,让地球活下来。而人工智能即使再发达,也不会具备人类特有的`丰富情感,只有冰冷的直觉。它们从不考虑人类情感,而只会依据事实,理智地做出选择。

人类是道德的,却生存在零道德的宇宙空间中,这也许是人类在漫长而阔远的时空中存在的最终意义。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这便是他们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最强动力。

中华文化虽然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民族虽饱受苦难却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从未在艰难险阻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更重要的是,他们矢志不渝,从未失去过自己崇高的理想与希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类的感情,终究可以战胜理智,使我们永远怀有希望,以自信、乐观的心态面对自我与世界。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当有一颗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青春与热血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使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充实。

流浪地球观后感4

从20xx一直火到20xx的《流浪地球》票房过 ……此处隐藏7016个字……,尽管,我们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阳,会带来什么样的家园,但从今天开始,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没错,即使希望微乎其微,但绝不能轻言放弃。也许,转机,就在濒临绝望的那一瞬间。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信念;任何处境,都不能失去勇气。

走出影院,我感慨万千:地球流浪真是危机重重,险象环生啊!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给地球妈妈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否则,地球如果真的去流浪,人类可是有灭顶之灾的呀!我们要时刻牢记“少年强则国强”,像影片中的刘启那样,有责任,有勇气,有智慧,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起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做有担当、有作为的中国人!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好莱坞的美漫式英雄片看多了,流浪地球比起来更像在看一部国产漫画,有日漫的热血,却不像日漫把全世界只交给一个少年。

屈楚萧演的中二少年跟老爸不和,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爱护妹妹的哥哥,在关键时刻还能用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样的少年男主不太成熟、不能镇定、做事无法深思熟虑,甚至有时候逞强失败都会表现出一点点怯和尬。但这个角色有小机灵也爱逞强,能发现并承认自己的渺小,内心深处有对父亲的爱,关键时刻还能守住最后一丝理智并有相匹配的行动力,不是蛮干、不是莽闯,而是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改变。

好多人说片子不合逻辑,偏偏在细节里我觉得特别合逻辑。没有一个人是莫名其妙的强大或者莫名其妙的脆弱,没有别人的帮助,谁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一切。有时不计生命代价去救一个人甚至可能只是出于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人死的本能反应。每一个人都不是在等死,愿意努力哪怕只有一丝丝希望也要全力以赴,最差还能多差,0、01的希望也要守住。不去试试难道跟好莱坞电影一样除了等超级英雄就是嗷嗷叫唤,全人类都在努力自救,这很中国。

历史,从来都不是几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无数个偶然汇聚而成的某个必然。这里有说汉语、英语、俄语、日语、韩语、法语等所有国家语言的英雄。荣誉并不专属于中国人,荣誉属于全人类。这便是《流浪地球》的大气。影片的演绎方式、视效呈现以及叙事套路,都有着好莱坞电影的痕迹,可对家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却是中国科幻独有的特征。带着整颗地球逃跑的流浪地球计划可以轻易放弃,让领航空间站携带人类文明逃离的火种计划说不定才是真正目的,可影片里刘家人不同意,我们连小破球都不舍得抛弃掉,更何况是千千万万的家人呢?这种理念差异,让《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的精神语言。

我国的科幻电影,未来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拓展我们的眼界,它让我们的生活从国人这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让我们看得更远,让我们在没有经历过的时间、没有经历过的空间,去拓展我们的人生体验。这就是我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无论黑夜如何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题记

说起科幻片,无论想到哪个国家的都不会想到大陆的科幻题材电影。可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评如潮,这不由得让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影片可以让口味刁钻的观众赞不绝口。

本片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并且威胁着地球的存在,于是人类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地球设立了上百万的地球发动机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刘启与自己姥爷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阴差阳错背负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后远在太空的父亲牺牲自己,改变了地球与土星相撞的事实。

丰满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当地球人已经被放弃时,刘启等人依旧没有放弃拯救地球。在联合国的呼吁下,本已经放弃生命的救援队们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队伍。当无数个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一起推动发动机“撞针”时,这个镜头传达出的是团结的力量,是在危难面前仍旧燃烧的希望。

世界集资建造超级发动机,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员飞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队为发动机运输燃料,在最后一刻拧成一股绳的人类……

正如其中所说,希望的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钻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动这人们前进,也在故事中推动着地球脱离苦海。在如此恶劣悲惨的世界中,希望与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们唯一的念想。

刘启的爷爷曾说过:“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人在意过太阳,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种叫钱的东西。”想想看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追逐个人的利益,甚至伤害他人。自私自利,把个人的收益永远放置第一位。而当有一天困难真正降临时人类才想到了丢失已久的坚毅与团结。那时人们的脑中只有拼命活着,一切仿佛都变为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边拯救这冰冷的世界,一边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春天,盼望着阳光。人类渺小富有丰富的情感而又伟大,绝望与希望在内心交织,也许只需要一丝花光便可以点燃人类在绝境中的坚强与坚毅。也许是刘启等人心中有着信念,有着重要的东西,才使得他们从始至终不轻言放弃,也是这坚持不懈的火焰点燃了人类心中的希望。

活着便有可能,团结便有力量。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希望

三十一年后,太阳会极速老化,瞬间膨胀,那怎么办?电影中,人们选择了耗尽全部资金,在地球表面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到另外的星系定居。为什么人们会在这危急时刻,冒着巨大风险,选择了这种方系呢?因为人们选择了希望。是希望驱使人们延续人类文明,才选择此方案。

在地球脱离预测轨道,即将撞上木星时,刘培强中校选择了协助地球上的救援队,自己奋不顾身地驾驶空间站,撞上木星,牺牲自己,让木星燃烧,让地球重回轨援任务。哪喂粉身碎骨。

任何情况下,都要条装了寿望之之,子远不要。道。为什么他会在生死之间,放弃莫斯机路人的“火种”计划,做出那样的举动呢?因为莫斯只是单纯地延续人类文明,没有想到过放手一搏。而刘培强却选样尝试,选择希望,帮助救援队一起完成最后机率为0的救援任务。哪怕是粉身碎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丢失了希望之火,永远不要。

亲情

“爸爸要执行任务,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

“真的。只要你数三,二,一,抬头!就看见爸爸了。”

这是电影中刘培强中校和做儿子刘启的一段对白。刘启小时候,爸爸给他说了那些话。十五年后,刘启因为误打误撞,不小心加入了救援队。而在地球毁灭之际,刘启爸爸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给了刘启希望。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拯救地球的办法,却因能源不足而无法成功。这时,远在空间站的刘培强,没有任何顾虑地选择了撞击木星,牺牲自己。在即将撞上木星的时候,刘启含泪问爸爸何时才能见他,爸爸说,现在就可以,只要数三,二,一,抬头!就能看见他了。一瞬间,空间站撞上了木星,巨大的冲击力使地球重回轨道。刘启也喊出了十五年来未喊出的一声“爸”。

因为亲情,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亲情,才危机化险为夷。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亲情。

希望与亲情,才让这部由刘慈欣写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把中国科幻片和家庭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今天这部感人肺腑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