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观后感

时间:2023-01-15 22:03:36
博物馆的观后感(15篇)

博物馆的观后感(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博物馆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的观后感1

追溯历史的步伐,一座座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出现在我们眼前,历史带来的厚重感使我心中从开始的激动逐渐平静下来,复古的建筑物,真实的战略品及国家文物都陈列在展柜上,再配上一段文字,更加显得历史就在眼前。

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系列,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中残留。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中,生命从未像那样脆弱,也从未像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得时间……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一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博物馆的观后感2

今天,我有幸参观芜湖市博物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古、现代文物。

首先,我们来到一楼,观看了一些立体地图,你也许会奇怪:立体地图是什么呢?其实只是一种立体模型。这里有古代大宫殿、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以及以前的弋矶山医院。

接着,我们又来到一楼化石处,这里有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化石,有山羊的头骨、中华乳齿象的骨头,还有维氏原狒的骨头。

之后,我们来到二楼,这里展示的是古代的陶器、青铜器和天然晶体,真让我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有的陶器是白色的,有的是褐色的,青铜器有的像茶壶,有的像大水缸,有的像小型盾牌。来到天然晶体前,一堆亮闪闪的晶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以为是雌黄或雄黄,看过标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水晶晶簇啊!

跟着,我们来到玩乐体验馆,这里主要是一些趣味小游戏,有踩鱼、踩花、益智拼图等。在踩鱼游戏中,我用脚一踩,小鱼就迅速地“溜”了,我又快速一踩、再一踩,哈哈,终于被我踩到了一条鱼,真是有意思!

最后,我们来到博物馆的三楼,这里向我们展示的主要是琴棋书画:二胡、古筝、书法作品、丝绸画、立体画等等,品种繁多,目不暇接。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走出了博物馆,我心里想:今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博物馆的观后感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顾村公园博物馆参观,我高兴极了。

下了车,我们进了博物馆。一位年轻的阿姨走了过来,给我们介绍了各个地区的习俗风范。首先我们来到了宝山馆,看见了一个个小球在管子里起伏荡漾,根据音乐组成音条。接着,阿姨带我们来到了一张桌子前,同学们触摸着屏幕敲锣打鼓,高兴极了。然后,我们走到一座古亭前参观,旁边还有一个玻璃橱,里面放着几块刺绣布。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馆壹区,在这儿我们了解了古代和京剧。到了贰区,我们看了许多中国的传统美食,还听了普通话、河南话、陕北话等几种语言。在叁区,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鱼塘,参观了音乐亭、陶艺园等。接着我们到了欧美区,观看了《奇幻之旅》。在旅行中,时不时地有些宝藏向我们扑来,有些同学还伸出手来接呢!最后我们来到了非洲区。刚踏入区内,首先映入眼球的是一些动物模型。再走进去些,有些鼓架在地上,我们拍啊,敲啊,不亦乐乎。

这次的参观真令我难忘,真希望下次还能来呀!

博物馆的观后感4

今天,我和父母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前八座宏伟的汉白玉雕像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博物馆由方形底座和巨型穹顶组成,分为四层,各有特色。一楼是青铜博物馆,二楼是陶瓷博物馆,三楼是书画博物馆,四楼是货币博物馆。

我们带着有序的参观团队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来到青铜博物馆。里面的青铜器令人眼花缭乱,达丁、西尊、黄丸等青铜器历史悠久。达丁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前,古人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图案的宏伟青铜器,真是令人惊叹!

参观完青铜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陶瓷博物馆。我发现了两件非常不同的瓷器。一种叫如潘瑶,是北宋时期的一种茶壶。它的质地很硬,直到现在都没有磨损的痕迹。我觉得一定是古代无名艺人的心血。相反,大汶口文化中的黑陶空心高柄杯,质轻易碎,壁厚只有一毫米,故称“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文物,我最喜欢的是青花瓷。雪白的瓷器上画着蓝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光着头,仿佛在找人比拼;有的两条龙纠缠在一起,好像在打架;有的努力飞向天空,仿佛摘太阳……看着这些矫健的龙,不禁暗暗赞叹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飞逝而过,很快就离开了博物馆。回头看看身后的博物馆,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绘画和书法沉淀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

博物馆的观后感5

军事代表着一个国的实力,科技代表着一个国的未来。它使我们敬畏;使我们向往;使我们感到自豪!今天我们有幸和九班一起参观军博,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

来到军事博物馆,我们先参观了一个特殊的展馆——轻武器展览馆,里面展览了各式各样的枪和弹。那些都是不同年代的,不同样子的,不同型号的,它让我感受到了祖国一步步的进步,也让我感受到的压力,像这样智慧的结晶,我们长大以后是否也能研发出来,为祖国做出贡献呢?这得靠我们的努力学习,如果没有了学问这些是不可能的,这又让我进一步坚定了学习的步伐。

当我进到大厅,就仿佛投入了科技的怀抱,一个个模型,一个个仪器让我感受到了如此强大的祖国,让我内心汹涌澎湃,为它骄傲。而我也像一个迷茫的孩子,对有些设备一点都不了解,如果旁边没有和蔼可亲的阿姨给我热情讲解,我想我自己也了解不到祖国的'伟大。

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一会儿时间就到了,我还没有对这些芯片,机器完全了解就要回学校了,真是意犹未尽呐。看到如此强的武器,如此神奇的机器,他们仿佛就像一个前辈激励着我努力学习,超越他们。而这次参观也让我体会到了多读多问,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物馆的观后感6

秋天的一个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所有的六年级学生都参观了历史悠久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这里参观的人太多了!川流不息。

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有 ……此处隐藏1625个字……点。在建筑材质上,青铜、木质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现一种历史的久远;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又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的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更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新馆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厅、椭圆形专题展厅、条形的办公和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隙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的环境。

博物馆的观后感1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外婆一起去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个馆叫做“古代中国馆”。里边陈列了很多很多的文物。有北京猿人。很久很久以前,猿人吃生肉,等发明了火后,才把生肉烤熟了吃。除了猿人,还有古代人做的碗、盘子、瓶子……虽然很粗糙,不太好看,但我还是觉得古代人很聪明、很伟大。到了唐朝以后,那些盘子、碗等都慢慢变得好看了。有一个花碗,我感觉特别漂亮。外婆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文物,是无价之宝,所以要好好保护。

看完了“古代中国馆”,我们又去看了“复兴之路”。妈妈告诉我,从1840年也就是晚清开始,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这段历史是比较屈辱的。虽然我不太能够看得懂,但还是增长了不少见闻。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在这个馆里看到了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和收音机。外婆说家里之前也有这样的电视机和收音机呢!一会,我又在展柜里看到了各色各样的手机。先是拨号电话,再是BP机,然后是大哥大,21世纪手机的变化就更快了,各种款式的手机代表着曾经的流行,最后的是iphone智能手机。让人由衷感叹:中国的发展太快了!

听说陈老师假期也去了北京,不知是否也去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的观后感12

暑假里,我和好朋友丁熠去了北京旅游。旅游的八天之内我去了天安门、水立方、鸟巢、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毛泽东纪念堂、八达岭长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首都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北京的骄傲“天安门”,才看了一眼就呆了,乖乖太太壮观了,简直无法想像,特别是毛主席的画像,原来毛泽东是这样的。雄伟的天安门有三层,红墙黄瓦、真气派!

第二天,我来到了鸟巢。第一眼看到鸟巢,感觉真是名副其实,果然像鸟巢,密密麻麻的钢条钢柱交织在一起,十分漂亮!

第三天,我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首都博物馆,真大呀!走了好几级台阶,终于看见了大门。我买好了票,踏入大门,只见左边有个建筑,里面是用石头雕的竹子,竹子又高又粗,围成了一个大圆。我走进去,原来是个电影院。看完电影,我更加了解了北京的历史。我们来到第二层,这里展览的是北京瓷器,有观音菩萨、三头六臂神、如来佛祖、弥勒佛等等。这些佛像雕的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有的表情严肃,有的面带微笑,还有的神态安详······由于是彩色瓷器,所以这些佛像都光滑圆润、闪着光泽。第三层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呀!是京剧脸谱。面如黑枣的关羽看上去很威武,正在奸笑的秦桧让人讨厌,还有花脸的孙悟空给人一种神通广大的感觉······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脸谱,真不愧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北京真不愧是我国的首都,不仅是一座国际大都市,而且显示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

博物馆的观后感13

14日上午耀忠兄、彤宝兄、戾军兄一同观看省博物院举办的院藏近、现代名家书作品展,据在博物院工作的耀忠兄讲,此次展览由他来主持及展品的遴选。

在展厅中我们看到了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溥儒、沈尹默、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大作,基本代表作者的水准,看来耀忠费了一些功夫。

我认为真正能够成为大师的也只有齐白石、黄宾虹,他们的作品都在毛笔的掌控、通篇的把握、墨色的处理都令人叫绝!开宗立派,吸古而出新,余下只是看看古人的影子罢了,不足为奇。

令我考虑的是画家的字相对比较纯书家的字在格调上上一个层次,两位大师同期的还有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等。上朔宋代有苏东坡、米芾,元代的赵孟頫、倪瓒,明代的文征明、陈道复、徐渭、陈洪绶、董其昌,清代的朱耷、石涛、李鱓、金农、郑板桥、赵之谦、邓石如等。这些字非常好的均为大名鼎鼎的画家,他们不志于书法家,所以他们的书法气韵暗涌,不为每个字的点划、结构而考虑,而是每个字作为通篇的枝结,为通篇服务,顺其自然。在用墨上颇具匠心,也非常考究。据说宾虹老人把研好的墨倒进瓶中,沉淀几天方用,这样的墨用起来可谓墨分五色。在用笔上更加大胆,中锋、侧锋兼用,法为我用,器为我控,思想与技术高度合谐,天人合一。是大师精神与灵魂的体现。

博物馆的观后感14

放暑假了,我和同学熊心凌、麦蔚旻、冯潞一起去参观广东博物馆。

那天,阳光明媚、艳阳高照,看着沿途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大家都很兴奋、开心!

进入了博物馆,大家就开始讨论去什么馆?我微笑着说:“作为广州的小学生,也应该好好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不如我们就去历史馆吧!”“好呀,这主意不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

到了历史馆,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冲进馆内。发现了许多精致的物品,比如奇形怪状的酒坛、与众不同的三脚盘、美丽精致的陶瓷屋……大家都很惊奇。我心想:古代人真是好厉害,竟然能做出这么多精致的物品!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个和乾隆皇帝有关的典故。

大家来到一个仿真的陈列室前,里面的所有物品都是雕刻出来的,由于我在书中读过这个故事,于是讲给大家听:据说乾隆皇帝喜欢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苏州,当地的官怕皇帝出事,便派人去寻找,没想到在酒楼找到了,但现在跟皇帝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一跪人家就知道他是皇帝,万一出现刺杀情况怎么办?过了一会儿,他们才对乾隆皇帝表示礼意。乾隆皇帝觉得不回礼不合适,于是便把食指和中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几下,表示谢谢。扣子礼由此而来。我心想: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精深啊!

广东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身为广州土生土长的我,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博物馆的观后感15

今天,我和邻居家的小妹妹贝贝去了西湖文化广场的自然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匹匹形态各异的骏马,这些马儿们的大小不同,可都长得十分俊俏。这些马的种类各不相同,有西南马,有矮脚马,有蒙古马,甚至还有斑马。参观完了屹立在大门口的马儿们后,我们继续往里走。

接着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巨大的“鱼”,可让我们更吃惊的是它的旁边的一副比这条“大鱼”还要大上二倍的骨架。惊讶过后我们仔细的看了介绍,原来这条巨大的“鱼”是鲸,而那副骨架是灰鲸的。我们认为“此地不宜久留”,因为我们来自然博物馆可是有“目标”的哟!我们的目标就是:海中瑰宝——珊瑚的展览。走进珊瑚的展览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珊瑚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开始逐一观赏,有花状的,有块状的,有片状的。这些珊瑚的形状真是“各有千秋”呀!

我们又看了关于珊瑚的小知识,,进一步了解了这个美丽的生物。原来,大大小小的珊瑚都是由无数小得几乎看不清的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外骨骼组成的。这次自然博物馆之旅真有趣!让我又收获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呢!连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小贝贝也看傻了眼呢!

《博物馆的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