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作文

时间:2025-09-23 11:56:09
【推荐】初中生的作文三篇

【推荐】初中生的作文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的作文 篇1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鲁迅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学到一篇鲁迅的文章。那个时候仅仅是知道鲁迅是一个大作家,一个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上初中学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才逐渐开始了解这位离我很遥远的作家。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一开始的时候读不懂鲁迅的文章,我们只是从语文老师从长辈那里得知关于鲁迅的事迹。但是究竟我们的老师是否真正读懂鲁迅又无从知晓。从小学开始接触那个陌生的鲁迅开始,似乎我都无法和鲁迅相遇,无法理解这位被冠以“中国魂”的大作家、大思想家。

只是在经历一番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之后,在尘世间生活了二十一年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读起鲁迅,竟然有种恨不同时的哀叹。似乎理解了这位复杂的思想家,这个内心极度充满矛盾的痛苦的最接近人类本质心灵的普通人。

我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一路走来感受了太多的人情的冷暖,如果说世上有春风得意者,那么我绝对不属于其中。一路走来,我走着自己摸索的道路……

人生的境遇不同,自然而然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也是不一样的。在当今的社会,物质精神的追求成为每个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鲁迅也曾说过人要生存,温饱然后才是发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遗世独立甚至是自命清高的人,只是我想让自己活的明白。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不懂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不相信别人转述给我的理念,我更不相信所谓权威的解释,我甚至不相信鲁迅。我怀疑我周围的世界,我甚至怀疑过自己的存在,甚至走到思维的极端的状态。这种痛苦的感觉折磨着我,我找到自己的路在哪里。我不相信所谓的导师给我指出的道路,于是在傅佩荣教授来教学的时候,我问到:“我该相信您吗?”。这个问题看似尖锐苛刻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出生牛犊不怕虎。我在心中有很多的疑问,傅佩荣教授的回答没有给我指出一条具体的方向,但是他教会了我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找到出路。于是,我开始自己的探索,我在尝试着找到自己的答案……

现代社会是复杂的,现代社会充斥着太多矛盾的因素,我自身也是极其矛盾的,我不知道自己的究竟能否找到合理的解释。或者,我将会在其中永远的像西西弗斯一样,在苦难的循环中永远迷失。只是我试图在尝试解释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的存在。

于是,我开始了西方哲学的探索。从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那里汲取力量,从海德格尔,康德,福柯,从世界著名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寻找……一路走来,我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我却忽然觉得自己的目标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更加的明朗了。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只是在寻找一个个体生命意识的存在,在集体中我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个体的存在也是有其自身的价值的。我反对对女性的歧视,我支持女性主义者维护女性的权利,同样我也反对女性在男权话语体系下的附庸生活,独立自由,女性应当称谓女性自己,不应当有任何的比照。个体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为个体本身不是为了服务别人,在自身存在的前提下才是对集体的奉献。我不赞同消解个体,把自我的生命意识湮没在集体的专制主义之下。我所寻找的就是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的道路。

尽管我不知道这个道路会有多长,会有多少的艰难困苦。我坚信对生命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所有事物求解的“可能性”。

在生活了二十一年之后,在一个偶然的瞬间,我找到了我要追求的东西,我找到了。

曾经问过我自己,究竟人是从哪里来?人要到哪里去?死亡究竟是意味着什么?

人的存在究竟又怎样的意义,社会的种种到底有没有一个解释,现代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这些问题,我不知道答案,直到此刻,我再次和鲁迅相遇。

钱理群教授是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出于对钱理群的个人兴趣,于是找到他在国家图书馆关于鲁迅的讲座。

认真地聆听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我在寻找的“知音”就是鲁迅。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鲁迅

这句话想必再熟悉不过了,只是对于这句话究竟是怎么理解的呢?

在我看来这句话说了三层意思,世上的本来是没有的路的,只是因为有很多人来走,你走,我也走,于是便有了路。我和所有人一样都在走着别的人走过的路,但是从未自己去开拓新的路,甚至也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走。这条路究竟延伸到何方?只是别人在走,于是我也走,变成了路。盲目的从众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此其一也。再者,世上的路不是好走的,都必然充满了许多的未知,需要多人一起走,一起去开拓新的路,鲁迅鼓励青年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并没有指出所谓的方向,我们只是在和鲁迅对话,只是听听,鲁迅从来不收编我们,他不是导师,因为鲁迅自己也不知道方向。他在逼迫我们自己去思考,尽管是痛苦的,但是却让我们自己去发现要走的路。此其二也。走在最前列的人不免受到最严厉的.考验,他们可能倒下了。但是,仍旧会有人继续他们曾经没有走完的路,继续未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在传承着鲁迅的思想,可绝不会成为鲁迅思想的附庸,停止不前,而是不断地想着远方去探索新的道路。此其三也。

鲁迅从来都是独立的自由的,他同时也是矛盾的。

鲁迅从来不属于任何一种思想体制,我们很难将鲁迅归类。他是“拿来主义”的实践者,鲁迅吸收了启蒙主义、自由主义、人道主义、马列主义、一切先进的思想,找出了个属于鲁迅自己的主义,这个主义是绝无仅有的。所以鲁迅才会被误读,所以鲁迅被篡改,被神化了。真实的鲁迅,是一个边缘的批判者,一个独立自由的人。他不会被任何的体制所收编,不会从属任何权威,他保持着自己的一份思考和质疑。鲁迅坚持启蒙主义的思想的,但是鲁迅也在质疑,唤醒民众之后如果不指出道路应该怎么办?如果指不出前进道路不如不去唤醒民众,民众可以在无知麻木中安然的生活。但是,鲁迅所做的事情又都是在唤醒,他找不到出路,但是又只能去这样做,这就是鲁迅深刻的矛盾。这就是鲁迅内在的痛苦,这才是最真实的鲁迅。

鲁迅是一个文化的建构者,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解构者。

鲁迅质疑周围的世界,质疑发生的种种,这种质疑不仅仅在鲁迅的那个时代重要,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同样需要,我们需要鲁迅。

鲁迅看到了社会存在的两个极端我们提倡科学理性,殊不知科学理性发展的极端就是压抑个体人性,消解人文。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我们处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东方专制主义和西方文明的弊病的双重的压制之下。我们被压迫着,被时代禁锢着。这些鲁迅早已有预见,只是鲁迅所担忧的成为了严重的事实。

我们处在现代社会,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却是后现代的眼光,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后现代的视角。但是鲁迅在一个平民视角下就已经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问题,鲁迅开始解构中国传统的文化。同时,鲁迅也开始建构中国文化的体系。

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的理念传入到东方的大国,必然要引起东方社会的巨大变革。

东方社会传统的专制主义和西方文明的弊病,站在中心的人鼓吹着,保守的激进的互相的论战着。殊不知,鲁迅处在边缘化的位置,他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鲁迅在当下的意义。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否定科学民主启蒙,科学民主的盲目崇拜。个人的消解,众声喧哗的话语体系之下,社会变得浮躁不安。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因素。

钱理群教授对鲁迅的再认识,深深启迪了我。

正如钱教授说的,和鲁迅相遇是需要缘分的。鲁迅不属于春分得意者,如果你对传统的意识产生的了疑问,如果你在深深地痛苦绝望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开始读鲁迅的时候。鲁迅不会给你指出一条道路,他只是在和你谈话,他让你自己去思考,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

鲁迅,他是另外一个存在,另外一个声音,另外一种可能性。

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责任不再鲁迅那一代的人,而是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的文革。“五四”运动针对的是文化专制主义和中华中庸主义,是为了推翻所谓宗教的、道德的、意识形态化的儒教,还原儒教一个平等普通的地位。可是,我们对鲁迅的盲目的崇拜恰恰是误读。我们甚至可以怀疑去质疑,不要迷信和崇拜,要有自己的思考。

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不经过思考的接受,不如不去接受。

鲁迅,是极其复杂的。写下这篇文章只是因为钱理群教授的讲座与我产生了共鸣,让我的心灵震颤了。

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我的痛苦就是和鲁迅沟通的桥梁。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春风得意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强调这一点不是说我是一个“不普通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朋友曾经这样说过,一个神经病不会说自己有病。只是,我不是,我真的不是。

我只是在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前我们认识到鲁迅的意义,但是从此刻之后或许就不同了。一气呵成的这篇感想,是压抑在我心中许久的感受,是我内心最真诚,最炙热的情感体验。鲁迅,钱理群先生恰巧给我开启了一扇门,让我看到在远方还有更加精彩的世界,我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保持思想的独立和自由,与鲁迅相遇在生命的高处。

独立、自由、批判、创造。

初中生的作文 篇2

童年,向往着快乐,向往着喜悦。我就拥有一个这样的童年。 而凡卡呢?那个九岁就到鞋匠那儿做学徒的凡卡,他和我的童年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凡卡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狠心的老板和老板娘虐一待戏一弄他,连伙计们也捉弄他,生活和命运对他来说是多么残酷!他多么想和家人在一起,可他不行,因为家里太 穷了,养不起他,他爷爷只好让他去城市里做鞋匠,可他宁愿回去和爷爷一起过苦日子,也不要在这过惨无人道的生活。听到他悲惨的呼喊:“亲爱的爷爷,发发慈 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 了!......”这一幕幕悲惨的情景,那一声声哀伤呼唤,我不禁想到了和自己同龄的孩子都在家里享受这快乐的日子,而凡卡却在做苦工。想到凡卡每天都在挨饿,挨打,挨冻,过着痛苦的生活,我们和他相比,要好上几万倍。凡卡的童年是那么悲惨,而我们却吗么幸福。

我们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是和平的,但凡卡在当时的那种黑暗社会里,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初中生的作文 篇3

藁城的四季是缤纷多彩的,是绚丽夺目的。

春天来了,是谁告诉我的?是小河里哗哗的流水声,是小河边刚萌芽的柳树。春姑娘悄然无息的来了,只要是她走过的地方,花儿会变红,草儿会变绿。冬眠的动物,植物也会苏醒。听——那淅淅沥沥的流水声,原来是农民伯伯在浇灌自家的农作物。孩子们也脱下了厚厚的棉衣,在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田野上跑来跑去,偶尔飞来一两只蝴蝶,便引得孩子们追的满田野跑。

春天,驱走了寒冷,带来了温暖,春姑娘是无私的。

夏天来了,是那响彻的雷声告诉我的。是那竞相开放的花儿告诉我的。夏天,花儿竞相开放,高大的树木也争着指向湛蓝的天空。远远望去,仿佛成了一片花的海洋与树的天空!

秋天来了,是谁告诉我的?是那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告诉我的,是凉爽的秋风告诉我的,是农民伯伯丰收时脸上灿烂的笑容告诉我的'。秋姑娘来了,她将一望无际碧绿的田野,变成了一片片金黄色。她用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光明与凉爽洒向大地。我爱秋天!

冬天来了,是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告诉我的,是结冰的小河告诉我的。藁城的冬天不是枯燥的,你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去公园欣赏那寒冬的腊梅,她那美丽的花朵会令你如痴如醉;你也可以在家里,煮上一碗藁城的特产——宫面,坐在窗前,喝着热腾腾的宫面,欣赏着窗外优美的雪景。

这就是藁城的四季,缤纷多彩的四季,令你如痴如醉的四季!

《【推荐】初中生的作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