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去哪儿》观后感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爸爸去哪儿》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去哪儿》观后感1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这两天芒果台炒得火热的《爸爸去哪儿》的第一期看完了,出乎意料的好看,看后不禁感叹:这的确是值得一炒的节目,以至于在快要转钟的时候想着要写点观后感什么的。
第一次听说“爸爸去哪儿”还是在上学期的时候通过一个同学的口头传播知道的。我还记得那天这个同学特别兴奋地跑到我们寝室说韩国有一档特别好看的电视节目,叫《爸爸去哪儿》。那些天课比较少,寝室的妹子们把正在热播地韩剧都看了个遍,正在着急无剧可追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同学,也首次给我们带来了《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
说实话,因为自己的格调和品位都有限——我是说自己不懂潮流也不通韩语,外加也的确是过了“哈韩”的年纪,所以我对韩剧或是韩国引进的节目都没多大的兴趣,更别提有耐心将它们一集一集或是一期一期地看完。
那段时间寝室的妹子们似乎都只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看《爸爸去哪儿》,不停地看——恶补以前错过的,看昨天更新的,追即将更新的……忙得不亦乐乎,对节目中的几个小孩更是熟悉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了——哦,原来这是一档真人秀节目;这个节目不仅在中国很火,在韩国也非常火(不是说有些节目或是电视在中国很火,在本国却是无人问津嘛);节目中的爸爸和小孩都是明星家庭来着……再后来,我又知道了一些关于这个节目的“游戏规则”,再后来,我又知道了一些参与这些节目的爸爸们和孩子们的情况——不管愿不愿意,不管喜欢不喜欢,我就是知道了,因为整个寝室都弥漫着这股“韩毒”……
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怕自己是在是太“奥特曼”乃至于跟不上整个寝室的节奏,外加自己的确不是一个百毒不侵地人,于是在一个百无聊奈的大中午把电脑打开搜了最近更新的一集《爸爸去哪儿》了,可是终究没有看完,我想一来是大中午地自己犯困了,二来估计是自己的确是不能理解韩语思密达,后来干脆就作罢了,没想继续看也没再继续看。
其实很羡慕寝室的妹子们每次在看这档节目的时候都能获得乐趣——看的途中时不时的哈哈大笑,看后乐此不疲地议论纷纷,我很羡慕这些只比我小一两岁,却总能比我快乐一、二十倍的室友妹子们——她们总是简单着,却总能带给人快乐——就像她们迷恋的韩剧,就像她们迷恋的《爸爸去哪儿》,《我们结婚吧》以及《Running man》——这的确是“韩国出品”的荣誉。
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讨论着《爸爸去哪儿》的时候,网络上关于这档节目的讨论热情也越来越高了,我不得不承认这档节目是真火了,而我很明显地OUT了——因为这个节目我只看了十分钟。
在这股“韩流”愈演愈烈的时候,对于一贯热衷于模仿和翻拍的拆哪儿媒体而言,这不会不引起重视——于是在室友妹子们津津有味地看节目而我在刷微博的时候,我又知道了——哦!芒果台也要拍《爸爸去哪儿》;后来我又知道了,林志颖父子要来参加;后来我又知道,芒果台已经买到版权,田亮和他家的孩子也会参加……再后来,就是这两天,《爸爸去哪儿》的声音又从各方传来了——哦!我知道,湖南台已经开播了。
我记得今天一当大清早的跑去教室准备上课的时候,结果看到一大群同学围着电脑边看边乐,凑近一看,原来都在看芒果台荣誉出品的《爸爸去哪儿》——还好,我竟知道这个节目的名字——当然,我也知道,我终究会“寡不敌众”——“从众心理”谁还没有呢?——于是在一个被蚊子咬疯了心的晚上我躺在床上看完了好评如潮的芒果台的第一期的《爸爸去哪儿》——不得不承认我一点瞌睡没打,不得不承认我是真心地觉得这个节目挺好的,不得不承认我就像喜欢汪涵主持的某一期《天天向上》一样喜欢着这档节目——当然,这也并不能说明我就此就成了一个品位和格调都很高的人。
我想,就像网上评论的一样,这的确是一档很接地气的节目。五个爸爸和五个孩子,虽然都来自明星家庭,但却有着各自的不同,特别是在五个孩子们的身上,这种不同更是显现得尤为明显。
整个一期看下来,五个孩子都表现得极其自然,贴近生活,而且表现真实我对Angela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可真有礼貌——一边看的时候我就一边感慨——她才四岁呢!怎么这么听话,这么乖呢?这EQ是要当女王的节奏呢!听话的孩子总是可爱的,当然如果是节目的话,势必就会营造出一种节目效果,要有节目效果势必要有看点有矛盾冲突——当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是王诗龄。
我想说,郭子睿也很不错哦——我似乎对胖小孩情有独钟。当然,倘若林志颖能够看上去不那么偶像,Kimi能够尽快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天天能够更懂事一点,Cindy就此不哭了——那这个节目会不会就没有收视率了呢?
其实之所以觉得这个节目很好,当然不只是因为从众心理或是明星效应和出色的小朋友们,节目之余,除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因节目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想,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节目的确是有令人为之动情的地方,当然,它也的确值得令人感动。
继续关注《爸爸去哪儿》,继续为本土综艺节目加油喝彩——虽然是“翻拍”,但也还不错的样子。
《爸爸去哪儿》观后感2不知不觉中,已经看了四期的《爸爸去哪儿》了。可以说每一期都充满了惊喜,让我看后满是期待,就这么又有了熬到下周周末的动力。
刚接触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不是自发去看的,而是在第一期开播后的两天,看到很多好友都已发表自己的观后感,再加上《小爸爸》的余热还没有完全散去,就这样第一次去尝试看这样的节目,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刚看第一期的时候,是怀着很多好奇去的,因为一开始对节目的流程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他们到达灵水村后,村长让5位萌宝们交出自己玩具和零食的时候,小朋友们的反应是各有特点,有哭闹的,有可以沟通的,还有比较淡定的,不过这也都是正常小孩应该有的反应,毕竟他们年纪都挺小。然而,之后参观房子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天天,他死活不愿意配合,不管张亮怎么劝他都哭闹着,无奈张亮只好晚其他家庭一步进去。
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太喜欢天天这个小孩,一来是还这么小就如此抵触比较差的环境,这里我姑且引申为接触社会吧,二来确实太矫情,在5个小孩里面,他年纪仅小于石头,算是里面的哥哥,结果还这般不顾形象的哭闹,在我看来确实不该。于是我就开始带着感情色彩去看接下来的节目。
林志颖父子无疑是本节目的亮点之一了,小kimi可爱有加,林志颖对kimi的无微不至相信也在大家心中树立了高大而良好的形象吧。对于田亮父女,除了cindy哭闹失控田亮束手无策外,其他的没给我什么太大的印象,当时看到这是继张悦轩之后,田雨 ……此处隐藏4047个字……爸上场了。郭涛属于阳刚、理智型的。他对儿子石头要求严格,当儿子犯了水洒到床上时,他虽然生气、唠叨,但是最后还是让儿子轻轻松松地睡下了。还有,与岛上的老人们欢聚之后,回到自己的房子,他就给自己的老娘打了电话,也让儿子给奶奶送去了祝福和问候。一通简短的电话,给儿子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传承。
张亮属于朋友加玩伴、民主型的。他与儿子天天十分地和睦,就像一对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他与儿子一同在床上健身,一起下厨做饭。在钓鱼时,父子俩独处一方,没有因为钓不到鱼而相互埋怨。最后,他听从儿子的建议,换了地方,如愿钓到了鱼。鱼儿虽然钓得少,但是父子俩齐心协力、默默支持、相互鼓励,堪称典范。
林志颖属于细腻型的,他对儿子Kimi可谓了如指掌。当儿子不愿意选投其他小伙伴的爸爸的照片时,他没有去批评或者强行孩子,而是理解这是儿子不理解其意才这样的,知道儿子是担心要与爸爸分开才这样做的。晚上回到驻地后,他循循善诱地给儿子讲道理,儿子理解后,释然了,又快快乐乐地玩了起来。
田亮属于尊重、引导、巧手型的。他遇事多是与女儿商量着来,尊重女儿的选择,如,先给小伙伴送包子,想送几个就送几个。在自己当奶爸那天早上,他一直提醒、鼓励女儿要帮助爸爸完成好照顾Angela任务。当女儿遇到困难、打退堂鼓时,他教给女儿的是方法。特别是,他很是细心,会给女儿梳小辫,而且还给Angela扎了辫子,换了睡衣等。
王岳伦是以女儿为主型的。他的女儿Angela年龄最小,他没有因为女儿贪睡,而耽误和大部队一块去鸡鸣岛而懊恼,而是想方设法来补救。当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鸡鸣岛时,看到犹如电影镜头般的院落、房屋时,虽然心中不悦,但是询问女儿后,他释然了,认为女儿满意就是最重要的……
总之,从这几位爸爸的表现和孩子们对爸爸的评价来看,爸爸如山,给孩子以前行的力量,引领孩子前行;爸爸如水,给孩子以心灵的滋养,以柔情的呵护;爸爸如阳光,给孩子以温暖……
《爸爸去哪儿》观后感5相比于第一季的五位爸爸年纪都是处于三十多岁的奶爸范畴,这一季由于有四十多岁的黄磊和五十多岁的吴镇宇加入,其实从年纪上已经超出了能称作奶爸的级别。而他们第一期体验的地点则是一个大天坑,五位爸爸带着自己的儿女来到天坑里面住下,这也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被坑爸。
从第一期节目的游戏设置来看,彻头彻尾的洗刷掉了爸爸们以往的明星光环,从山上走到坑底的路线多次出现,这已经属于驴友行走的层次,可奶爸们拖家带口还要顾及自己孩子会不会摔跤,吴镇宇不喜欢驴子,竟然把行李箱都拿在手上爬坡,曹格则是要左右开弓照顾好两个孩子,这是对于爸爸们的苦其心志;泥地世界杯赛连拔腿都困难,要把球攻进对手的球门谈何容易,奶爸们的一身泥服成为他们最接地气的戏服,踢了半场就累瘫在场边,这是切实的劳其筋骨;为了争夺一顿早餐,奶爸们抱起孩子进行无氧运动的短跑,可跑到以后却要拿一根竿子去够热气球上的早餐,这是饿其体肤。
从体力和心志的摧残的角度而言,可以看出第二季奶爸的考验远胜于第一季。不过游戏的设置却有些过于刻意,爸爸们头上顶着碗手里拿个壶蹲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根据排名决定选房的顺序,其实此游戏的设置是与选房的目的脱节的,相比而言更喜欢第一季里爸爸带着孩子们一路狂奔,谁先到屋子就归谁的草莽。其实人类原始社会居所归谁所有,也是秉承着先到先得的原则,这样的选房手法直接了当却又不偏不倚,喘着粗气飞奔至一居室发现自己是先到者,但又看到家徒四壁,是否想要换房又是一次心理的博弈过程,况且孩子和爸爸们一起奔跑的过程,也比爸爸们独自的杂技游戏更有亲子互动。
显然第一期是相应号召、对应时事、呼应热点。曹格在吃玉米和吃饭的时候两度对自己的儿女说不能浪费粮食,吴镇宇在儿子拿谷子喂食的时候也提到,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时刻不忘珍惜粮食的教导其实对于每一对父母而言都是不能忘记的一课。将黄健翔装扮成农民坐在桌子上当裁判、爸爸和孩子们来到迈不开腿的泥地里踢一场“天坑杯”足球赛只能说是一种莫大的反讽和积极的启示,反讽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启示是我们不必去学厄瓜多尔把主场放到高原,这只是他们的经验,我们要走出自己的路子,那就放到天坑里,而且得把草地搞成泥地,场边有一个拿着大棒棒糖的女孩卖萌,我们的预选赛的主场倘若具备以上条件,离出线也就不远了。舌尖体的突然出现怪吓人的,那熟悉的字正腔圆的调子,那错落有致的文采,显然是广大胖子们的福音,有恐怖片效应的舌尖体一出现,胃口早已经倒了大半,不过初看这一季的爸爸们的做饭能力显然有了质的提高,即使达不到张亮厨子的水准,怎么着也不能如第一季的另外四位丢人现眼,五位爸爸们可能家里已经突击训练过了,不过舌尖体下一次还是不要出现了,快被你们玩残了。
从孩子们的数量来看,第二季比第一季多了一个,如此的设置可能是为了有孩子不配合节目的拍摄时能有替补,保证一个爸爸一个娃的配置。比如这一期泥地足球赛曹格的女儿姐姐大哭不止,只能由工作人员带到场边并用一根大棒棒糖进行利诱才得逞,再比如争夺早餐之战时陆毅的女儿贝儿仍然睡着没起床,那她就可以抱其他的小孩参加比赛。不过多了一个孩子,每一个镜头平均到每一个孩子的时间显然是要下降,表达孩子们不同的个性的区分度不够强,而且从第一期的节目来看,几位孩子的性格甚至有些雷同,或者说看不出孩子究竟属于什么性格,而孩子们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其本性的张扬,最可怕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的所谓教化和说教压抑了孩子们的个性,企图用流水线式生产商品的模式来培育孩子。
从孩子们的类型来看,《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轻易仍不敢放弃第一季的模版。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存在于从谁的身上看到谁的影子,仅是从节目的呈现角度而言,第二季孩子的类型组成仍然没有跳脱出第一季的架构。杨阳洋和Feynman两人的个性组合就是黑米,杨阳洋一开始有些怕生,但一旦融合进团队又会极力展示自己,Feynman脸上戴着蜘蛛侠的面具与黑米身上所穿的超人衣服简直是如出一辙,而时刻念叨着“hotel”的他也有着黑米的娇气;暖男天天到了第二季有了接班人暖女多多,黄磊切菜切到了手立刻去找创口贴,并心疼的让爸爸不要再切了;曹格的女儿姐姐乍一看与王诗龄真的有几分相像,无论是从脸型、发型和年纪而言,还是时常会哭但又会瞬间停止的特异功能,甚至是都爱唱歌的大明星范儿,这一期节目最出挑的孩子也是她。比较诧异的是这一期经过剪辑的镜头给到陆毅的女儿贝儿的格外少,我们几乎也看不出贝儿的类型和性格,不过这也可能是节目的一个伏笔,莫非这是“风一般的吕子”另一种表现,风没来时一切平静,我们等风来;曹格的儿子显然是较为懂事,让我们看到了小大人般的石头,不过想想曹格一人带两个孩子,若两个都是闹腾的,自己都像个孩子的他又怎么能搞定。
比较两季的爸爸们,显然第二季的爸爸们的心态早已有了不同,也许有的爸爸们会把这档节目当作自己的跳板,然而实则你深思熟虑做出的举动和说出的语言仍然会让观众们看出其中的破绽。无论是从宣传片的画面、主题曲的音高、外界的关注度,第二季都力求做到超越第一季,然而有时候我们成长时极力想摆脱掉的青涩,恰恰是成年后的我们想找却又找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