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高中的作文集锦五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的作文 篇1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寻找书里的世界。”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高尚的人一起漫步。
我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观月、望水;我在书中人物的陪伴下追求、奋斗、进步。渐渐地,我有了“坐看云起,傲视群雄”的豪气;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也有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志气;更盼望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气……
我开始欣赏“一蓑风雨任平生”的洒脱;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赞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心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我走进书的世界,轻柔、缥缈,豪放、雄浑。像在梦境,如在空中。拨开片片遮挡视线的白云,开启了一扇扇睿智的窗户,领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新境界。
我读名著。
《巴黎圣母院》,让我看到了美与丑的辩证法,极丑的外貌下,也可产生绚丽如花的心灵,它让我放下了外表先天不足留下的遗憾;《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我倾听了一曲奋斗的赞歌,在心灵的震颤中,坚定了自己对人生信念的追求;《红楼梦》,让我感叹一场可悲的爱情故事,也看到了一座千年的堡垒的轰然坍塌,体会到了滚滚的历史车轮辗过的不可阻挡……
我读历史。
《史记》,让我见证了什么是博大精深,什么是恢宏壮阔,更让我为司马迁那悲壮的人生唏嘘不已,寻找书里的世界。它也让我看到一个个史学家秉笔直书,不肯弯曲的脊梁。我读《汉书》、读《资治通鉴》、读《唐书》……我看到一位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君临天下的威仪,他们幻想史书能“有资于治道”,幻想子孙万世能主宰这块神圣的土地。然而,锦衣玉食,无需历练就赚得如此好的际遇,哪懂得黎民的苦痛,稼穑的艰辛。美酒绝色,泡软了他们的骨头;骄奢淫逸,荒驰了他们的雄心。于是,历史演出了一场场血风腥雨,一幕幕反复出现的闹剧。只让我们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读科普。
我看到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在蝴蝶的双翅间寻找答案;富兰克林用一根导线将《西游记》中电公雷母的神话戳穿,我看到燧人氏艰难钻木,用第一粒火星把柴堆点燃,也看到蔡伦为了造纸把破鱼网撕烂……
多少个日落日出,我坐在窗前,手捧书卷,忘乎所以,流连忘返;多少个不眠之夜,黑暗中,我触摸岁月的心跳,扯紧生命的风帆。多少次我面对欣喜荣誉,是书本要我平静淡远;多少次我遭遇磨难,是书本让我坚定强悍。
书籍啊,你是我一世的情缘,你是我生命的加油站,你是我无边的大海上不倦的风景,你是我漫漫征途上最无私最真情的伙伴。
高中的作文 篇2
早在农耕时代,人们已经感叹日夜如梭时不与我,随风而去的文化。而今步入信息时代,“快”更成为鲜明的特色:火车提速,寄信快递,吃饭要快餐,就连精神食粮也要搞快餐文化。 有人说,一个动人的“快”字是一种哲理,一种趋势。的确,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难得有几个人能安定下来,细细品味一番读书的乐趣。于是,“文化快餐”便成了很好的填充剂,无论你是谁,它都会在短时间里填充你因为生活的忙碌而产生的空白。然而,“文化快餐”就像麦当劳的薯条,它能在你的齿间留下余香,却丝毫不能填补你空洞的肚皮。 有人说,“快餐文化”的优点在于易懂。我却说,这恰是“文化快餐”的缺点。四大名著被拍成电视剧,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可是人们除了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诸葛亮神机妙算,梁山好汉很讲义气,宝哥哥爱调情林妹妹爱哭之外,还知道什么?“快餐”固然老少皆宜,但只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读文学的本质的话,我想长久下去哭泣的不仅仅是林妹妹了。 还有人说,“快餐文化”是大众文化,把人们往“合格人”这一标准上引导。事实上,当某些人期望“快餐”使国民能像俄国人一样,连最普通的农民也能倒背普希金的诗时,我们的人民却沉迷于疯疯颠颠的格格、凶凶恶恶的公主、嘻嘻哈哈的万圣之尊!近日,听说新版《西厢记》正式上映,看后才知文气的张生俨然一个再版的五阿哥,飞檐走壁、英雄救美,无所不能,随风而去的文化。你肯定看过《大明宫词》吧,背景美、服装美、演员美、台词也美,可是无论它拍得如何好,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剧中的那个太平公主和我从史书中了解的判若两人呢?连我们的历史都可以随心改变,太平公主的改头换面当然是无可厚非了。看来是我大惊小怪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文化快餐”展露的是最粗俗、最肤浅的内容,追求的是纯商业的炒作。那些所谓的“艺术家”微笑着忽略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微笑着扭曲事实,戏谑文学。而我们的人民却迷失在他们的微笑中不可自拔。民族素质的下降,道德水平的下滑与我们沉溺于“快餐文化”,忽略文化的真谛就无半点关系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快餐文化”捧红了“诗坛夜莺”徐志摩,而当人们谈论起他时,不是他的卓越才华,也不是他飘逸舒俊的作品,却是它他数不清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和一句句“经典”的真情告白……茫然之余,我感到志摩那写情的诗句已随风飘去,那风中的纸鸢,是否还留有他的思绪? 你是否发觉“文化快餐”已悄然随风而去? 点评:本文作者面对如潮而来的“快餐文化”道出了自己的忧虑,中间论证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批驳了三种错误的认识,指出了“快餐文化”的弊端。结尾预言“快餐文化”将会“随风而去”,很富有思想远见。通篇语言凝练、隽永。
高中的作文 篇3
天地万物都有它自己的存在方式。
夏天是蔷薇的舞台。绚丽的花朵轰轰烈烈地开,仿佛一场盛人的演出,是这美丽的植物的刺在成全着这一切,将颠覆美丽的手拒之千里。
深蓝的海洋中,有翠色的岛屿星罗棋布,海水阻隔了走向它们的脚步,却也同时成为岛屿吸引人的理由之一。
从蔷薇到岛屿,为人际交往的距离给了一个定义域。
蔷薇是交往中距离的.卜限。再亲密的关系,这一根刺的距离还是应该保留的。蔷薇花朵的美丽与娇弱揉杂在一起,绽放美丽时注定让人发现死穴一确吞弱。刺的存在,不是做作,不为孤芳自赏,而是最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穴,防范理所应当。护住死穴,不仅不会影响你温婉的形象,还会为你赢得应有的尊重与赞美——对你继续美丽的赞美。没有防范,被打了死穴的人还能美丽起来吗?有着不可侵犯的某些原则的人就像带刺的蔷薇一般被赋予了新的魅力——花朵因刺多了一层危险的美感,人因必要的距离增加了几分诱人的魅力。
岛屿是交往中距离的上限。岛屿是所有陆地类型中最孤独、最决绝的一种。冷漠的人不是岛屿而是礁石。即便要超尘出世,也必须给世人一片可以眺望的风景,否则便丧失了生机,岛屿就变成了礁石——毫无生气并散发着灾难气息的礁石。我们可以孤傲,但不可以冷漠:我们可以有独立的空间,但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可以独自繁华落宽,但不能不顾及别人。如果防范超出了陆地与岛屿的距离,就没有交往可言了,做人没了交往,还怎么做人呢?
高中的作文 篇4
星期四中午,爸爸开着汽车载我回家。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窗外忽然伸进一只满是刺青的手,虎口部分有一块红色的肿块,肿块中央有一个针眼大的小孔,鲜血从小孔处不断地渗出。接着,便听见一个中年男子粗鲁的声音:“你会开车吗?把人的手刮伤了咋办?”爸爸一听赶忙道歉:“对不起呀,师傅!”话音刚落,一个满脸气愤、身穿红衣的男子拉开车门,重重地坐在了后座上,还没等爸爸发话,便理直气壮地嚷了起来:“去教工新村。”爸爸只得发动引擎,朝教工新村进发。
到了目的地,车子停在路边。那叔叔挥了挥手,示意爸爸下车。他昂首挺胸走在前面,爸爸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那名叔叔受伤的手。我也跟着下了车。他们在一个公交站牌旁停下了脚步,爸爸对那名叔叔说:“我刚才看过你的手了,根本不是撞伤。”那名叔叔蛮不讲理地说:“怎么不是?赔我医疗费!”说完,他双手叉腰,气势汹汹,一副“乐意奉陪”的模样。爸爸镇定自如,不慌不忙,掏出手机,装出一副要打电话的样子:“那就让警察来处理吧!”那叔叔一听“警察”两个字,脸色大变,判若两人,连忙朝爸爸摆了摆手:“没关系,这种小事,我能处理,就不要惊扰警察同志了吧!”说完,立刻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遇到‘碰瓷’了。对这种人,我们不能迁就!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只要我们学会依法处理,就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爸爸的话给我很多启发……
高中的作文 篇5
金色的阳光懒懒的慵散在书架上,零乱了格局。我随手抽起一本书,忽然有什么从页间滑落,恍惚了光线。
待我看清这是什么,嘴角不经意划过一抹恍然大悟的微笑——一张满是红叉的试卷——这该是我那时因害怕父母责备而偷偷藏起来的卷子吧?那时那景,那样紧张焦虑的心情,放在目前,似乎仍能感同身受。思绪乘着金色的阳光,映照到那段躁动的时光。
那时的我,等着青春来叩响心中的大门,语气中已透出些寻求独立自主的意味,但是父亲十多年来的“专断”,却不敢让我有任何的轻举妄动。我的叛逆,没有摔杯子砸椅子的权利,没有破门而出离家出走的豪气,自然也就没有走投无路回家时突然看见寒风中翘首盼归的父母的感动。虽然在我的脑海中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的被勾勒描绘,但我终究没勇气做出“起义推翻专制统治”的豪情壮举。
最严重的一次,是我与父亲“真刀真枪”的展开了战火,似乎是因我接连几次的考试失利却又固执地不肯接受他对我的斥责。至今我仍能清晰的记得当时父亲差点没把我连人带着书包从五楼扔下去。我心中清楚他只是威胁恐吓,因此强迫自己忍住心中的害怕,没有让眼泪从眼眶里涌出来。等到母亲充当着润滑剂的角色,匆匆从父亲房里出来让我好好写检讨时,我已经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镇静听着她苦口婆心的劝诫了。在她的监督下,我最终完成了这份检讨,但这也实在算不上什么检讨,充其量是一篇讨伐他们的文章,大道理我写得满天飞。看着母亲拿着它回房间,我突然有种恶作剧得逞了的快感。但看着他们大半天没动静,内心的恐慌到底还是冲毁了堤坝,在心中肆虐。直到父亲出来,宣布我“胜利”了的时候,我仍以一种万分怀疑的态度质疑是不是我听错了,或者……父亲一时气得没转过弯来……
终究,他们没有食言,我们的战火也从此平息。
也许,“叛逆”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在成长中“销声匿迹”,注定只是一时的年少轻狂。青春,是躁动的,而叛逆的结束,是让浮躁的心提早学会“宁静”。
一个人,一颗心,都安静了的时候,他就能看清前方的路。
璀璨的午后,阳光像花儿一样灿烂。我静静地、静静地注视手中被阳光包围的试卷,同样的场景,却是两份不同样的心境。
就让这卷子所埋藏的时光,像这午后的阳光一样,温暖,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