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游记作文9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游记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游记作文 篇1扬州是个古老的城市,这一次,我们南湖晚报小记者去了杨州玩,这一路上我们颠颠簸簸,把我们难受坏了,终于杨州到了,这一路上我还在琢磨这杨州是怎么样的呢?可到了杨州比我想象还要好,我们到杨州已经11。30分了,所以就直接吃饭去了,饭馆里人山人海,菜肴都很丰富。吃完饭,我们去参观了何园,何园真是美丽,到处都有花有草,有水……
在那里我们参观大家闰秀的房子,都是欧式风格的,用了几十年,也还是一点损坏也没,随后我们到了拍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地方,那边有一个被日本人打了两枪也没损坏的玻璃,非常大,很硬,最让我们稀奇的是水中看月亮,不可思议吧!其实那边有两个小洞,很暗,所以就能看到月亮了。之后我们又去了杨州博物馆,这博物馆初建于1951年下半年,里面有许多文物,有汉及五代朱官木厅,安素轩石刻……扬州是雕刻之乡,当然里面也有雕刻,这些都被雕刻的栩栩如生。参观完了我们又去了朱自清故居,哎!说到朱自清拼音是zhu zi qin 可是板上却写着zhu zhi qin这是个小错误,里面都是朱自清用过的东西。哇!到了晚饭时间,开饭了,香喷喷的菜肴又回到了我们嘴里,嗯,好好吃哦,吃完了,该去宾馆了,宾馆不错的,好了赶紧洗洗睡吧,准备明天的行程。
第二天到了,空气格外新鲜,让人赞叹不已,去瘦西湖了啰,到了美丽的瘦西湖,知了叫个不停,我们一路走一路玩,去了灵霄殿真好玩,走了独木舟。很快2日行程结束了,我们非常开心,只是有点依依不舍跟杨州说了再见!说这样杨州两日游匆匆过了,以后我一定还要多多旅游,去了解历史上、生活中更多的知识与风景!
高中游记作文 篇2“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去过浮邱山的人方能理解此话的深厚和精辟。五月初暑,受几位朋友之邀一起南游浮邱山。
从桃花江城关镇往西南行12公里,平地兀起一雄峰,峰峦起伏,巍峨壮丽,蜿蜒横断云流,此既为楚南名山,素有“小南岳”之雅誉,又名“无量山”的浮邱山也。
据资料记载:浮邱山处雪峰山脉之尾,由48座秀丽山峰组成,面积约58平方公里。由于主峰海拔742米,相比湖区平均不到200米高的丘陵,此山显得甚是雄伟,又经常在云雾缭绕之中,远看若浮,近看似丘,雨看若飞,晴看若沉,因而得其名。
驱车来到山下,顿觉湿袖清凉。站在山门前抬头朝山上望去,阳光下的浮邱山群山环抱,满目阴绿,重染如墨。
登浮邱山需攀缘曲折迂回的石级而上,石梯全由青一色的青麻砌建而成,阶面隐着墨黑的黄豆一般大小的麻花,据传是舜帝二夫人寻夫至此,落泪哭泣而成的斑痕。因恰是周末,天气又好,所以进山游玩的人也还不少。间或也能看到前面山道上行走着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有游山的恋人,也有来还愿的香客,人声与鸟语鼎沸,奇花与异草争艳。山路石级依山势而建,清幽奇险,时缓时陡,曲折迂回,正如欧阳修在《远山》一诗中所写:“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路旁小沟浸水成溪,泉水汩汩,涧水潺潺,古木葱茏,松衫拥翠,枫柏染红,修竹盈绿,奇花漫岭,颇有几分幽深之感。美景如画,人行其中,神清气爽,身轻如燕,脚步轻盈似兔。
来到“响鼓石”,一行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响鼓石”位于浮邱山半腰,这里地势平坦,古松翠柏、青石成台,为游人登山顶的天然休息之地。记得二十年多前年少的我随父亲从山的另一侧爬到“响鼓石”在此休息时,曾见这里原有三颗千年古松,千年古松墨绿中透着青黑,粗厚挺拔,茂密浓郁,高插入云。苍劲挺拔的浮邱古松,抱崖而立,郁郁葱葱,冠盖青台,那自有的凛然傲骨之气,就宛如看见我那辛勤劳作一生的父亲。看着眼前只剩下的两株古松,我为那棵不在的千年古松,不由从心底唏嘘时间与亲人的易失,睹物思人,历历在目……
“响鼓石”同时也是欣赏湘北湖区风光的最佳之处。站在“响鼓石”上那兀起的青台上,只见苍松滴翠,岩石耸立,群山象骏马奔腾,千峰如雨后春笋,山峦叠嶂,气势磅礴。另有一处瀑布崖,数十米的悬岩峭壁,山泉飞泄而下,飞瀑如练,溅落山涧,景色十分壮观。山风从谷底徐徐送来,翠耸风鸣。极目远眺:资水蜿蜒如练、衣裾飘飘;洞庭云蒸霞蔚、仙雾缥渺,美妙无比!
“道路虽无尽,前程正可期。”从“响鼓石”沿着麻石青阶婉蜒直上,经“美女泉”上行两百米左右,顺山道右拐即见“浮邱山林木管理所”,管理所后青竹林中有一岩洞——“风洞”。“风洞”与山上另一处“火云洞”自古齐名,“风洞”洞口常年冷风飕飕,前人用大花岗岩盖住,只留有一条窄缝,游人可伸进手掌或脚掌试探,果真如此!传说此洞可通洞庭湖,有一孽龙藏于洞中,一有机会便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玄武祖师为救庶民,用铁锁将孽龙锁在洞中。不信你可探头瞧瞧,幸运者还可观到龙颜呢!而相邻不远的“火云洞”一带正盛开着桐树花与野杜鹃,远远望去,满山遍谷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有粉红的,金黄的,粉白的,最多的还是那血红色的野杜鹃,朵朵争艳,灿烂如仙女一般美丽,在满谷翠屏丛中,如繁星点缀,如珍珠镶嵌,煞是眩目迷人。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耳边突然从山顶传来震耳的洪钟声,在空旷的山野回转悠扬,余音缭绕……
绕过“蜡烛峰”,前行五百米,既到山顶,眼前突的变的空旷明晰起来,在鸟语花香,古树环抱,绿树成荫中藏隐着一座典型的中国佛教式古代建筑物,原来这就是声名远播、闻名遐迩的千年名寺:“浮邱禅院”。“浮邱禅院”座北朝南,青墙碧瓦,翘角飞檐,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的映射下显得凝重而辉煌。相传寺院为两晋南北朝的刘宋时期始建,初为道观,唐代改成禅寺,为湘北唯一道佛两教并存的古观寺。因此浮邱寺也就成为湘北道教、佛教的发源地。
来到浮邱寺前,我恍如隔世,眼前的浮邱寺建筑壮观,金碧辉煌。早已不是多年前那个残恒断壁的模样。寺前有几株高大的千年银杏依旧树相掩映,显得格外清幽。寺内散发的檀香烟火与袅绕禅音更使云翳四面的浮邱古寺平添了几许幽深恬静。
“浮邱禅院”最早为五进五宅五殿式结构,“浮邱禅院”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北宋时期,它是当时湘北最大的佛道合教的寺院,下分为八个禅院,占地二十多亩,殿宇高大无比,壮丽绝伦.寺内的高僧云集。现存的寺宇建筑都系十年前当地政府在原清代重修的遗物基础上扩建翻修而成。禅寺为一个大院,中有三进四宅大殿式布局,整座寺院以祖师殿为中心,左、右有游廊与亭、阁、楼、台相连,气势非凡。沿中轴线有寺门、石牌坊、玉皇殿、寺佛殿、玄武祖师殿、祖师殿等主要建筑。里面供奉有玉皇大帝塑像、无量寿佛塑像、玄武祖师像以及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在祖师殿里的佛座台嵌有一米宽、两米长的 ……此处隐藏6264个字……可真是天渊之别。现在人人都丰衣足食了,很多以前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已经变成现实了。看到大家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经济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的消息,我不禁感叹到:我们的家乡在变化,祖国在腾飞!
高中游记作文 篇8一路从江南走过,江南的雨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说烟雨的江南是无可比拟的美,柔柔的仿佛挂在天际的'丝丝银线,看到的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在清晰与模糊之间徘徊。仿佛看得很透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睁着惺忪的睡眼来形容江南的雨再恰当不过了。
来到西安,本来听人介绍的,说古典,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有历史悠久的沉淀,似乎是穿越过来的古典美人披上了现在的外套,一切透着蓬勃的古典雅韵。我听了觉得我在西北生活了快二十年了,怎么没有发现这个现象,本来一句玩笑话,却让我不顾绕道四小时来西安瞧一瞧。
也许上苍不忍心让我凡夫俗子玷污这座城市,它居然飘起了雨。滴滴答答,将本已经很古典的都市装点得更加美丽,贵妃出浴,在我的脑海突然出现这个画面。西安恰是这样。被朦朦胧胧的小雨覆盖着,街头的柳树随风飘荡,远处的青石墙,地地道道的西北方言,不用闭眼睛就仿佛回到了大唐。
贵妃静静的躺在这座古都,不知道是孤独还是等待。明皇的思念一传千年,冲上穷碧落到黄泉,无数的华夏子孙都在闲谈。雨水使得本落满岁月的西安像是被传了无数代的玉石一样,无比圆润。透着光亮,穿越了时空的栈道,滴落在我的心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我差点忍不住上前说亲爱的人额,你们居然如此幸运的生活在这个地方,天天沐浴在岁月沉积的河床上。我想我在此刻是很安静的,至少我的内心深处无比的安静。在品味这些岁月给我留下的琼浆玉液。迷迷糊糊看到醉醺醺的太白拿着酒壶狂笑,杜莆皱着眉头看今朝登榜的状元郎加鞭疾行,明皇和贵妃等待着这些人的觐见。
透过了雨雾,我或许真的醉了。朋友邀请我去茶楼坐坐,听着悠扬的古筝,喝着一杯碧螺春,看街头来来往往的行路客人。我或许宁愿醉在雨中的西安,不再醒来,愿一睡千年,此时,我能够嗅到这坛酒,岁月的竹叶青。可能我已经被西安的美景喝的很醉了,不忍心在看这座很古老的城市。就在茶楼静静的听着古典的乐曲,喝着碧螺春。连眼睛都不敢睁开,生怕睁开眼睛所有的美景都成蜃楼,闪闪而逝。
朋友似乎看出了我深深的不舍之意,也什么话都没有说,两个人就喝着茶,雨声和古筝一起灌入我的耳膜,古城和行人填充着我的视觉。将最近几日的烦恼统统的放在了一边,我知道能静下心的日子不多,所以倍加珍惜这样的日子。只看着风景听着音乐,我想极静之下才有西安那惊天动地的秦腔吧,不动则已,一动便是惊天动地,吼的黄土抖落,把沉睡千年的关中热血吼了出来,把统一六国的铁血霸气吼了出来。
雨淅淅沥沥的仍旧在下个不停,让我有一种置身江岸的错觉。古道小雨,撑起的伞使人忍不住背诵戴望舒的《雨巷》。可惜没有了油纸伞,不然北国雨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悄悄的将《雨巷》默念了一遍。因为自己没有太多的文采,也写不出那么经典的句子,只好借花献西安这座古城。当把所有的诗情画意都用上也没有办法来形容的时候,我选择了沉默,就像西安这座古城一样,静静的躺在这里,任凭岁月的磨练。大爱无声,说了这么多或许我还没有把西安融进我的骨子里吧
高中游记作文 篇9怀旧心深切,总想再去看看当年儿时躲匪思家肝肠寸断的地方。究竟那个地方现在是哪里,一点都不知道。
从东丰乘公交车在南屯基下车,凭记忆的方向,沿着乡水泥路向西往南福兴村走去。路过南屯基5队,想去打听一下,儿时对我最好的老爷爷的情况。进了屯尽力收索旧时的印象,琢磨当年的房屋、道路的痕迹……一切面目全非,一些地方仿佛是当年儿时玩过的地方,但又叫不准。经询问,原来我老爷爷已于3年前患脑梗病故,我非常震惊和难过,可惜晚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一面就永别了。
从南屯基7队路过,一路上不断打听,冒蒙向南福兴4队步去。早春3月的上午,天空段段朵云,在西南微风的推逐下,缓缓在头上飘过,在遍是玉米茬的大地上,在隐约的屯堡中,在山岭丘陵中投下斑斑暗影儿,却又毫无留恋地移向远方……这正如人间的聚散离合,一切都随着时空的掠过而失去不再复返。走着,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大约是在1945年夏季,父亲带我到三合屯(今南屯基5队)躲匪,住在我老爷爷髙殿贵家里,老爷爷比我大10岁,叔伯爷虽不是亲爷,但胜过亲爷,他怕我想家就长领我玩关照我。一次我想起妈妈哭了,看我哭得伤心,他也失声痛哭,我不哭了可是他却难止呜咽。他看着我满是泪痕的脸,握着我的手说:“要是你妈活着,有人照顾,你能这样偷偷地哭吗?才9岁的孩子……”他这一哭屋里的人都哭了。我妈病故那年秋天,他去我家看我,晚上和我一个炕上睡觉在我身边给我讲故事,白天领我到挺远的北山地格的柳树趟子里找“洋拉罐”,边找边说:“样拉大哥你快来呗!……”不管他采到多少回家一个也不留全给我,只要我玩的开心他就特高兴。他家在三合屯住,过些日子他就来永兴村我家哄我玩。时间长了他不来,我就想的病了蔫吧不语了,父亲就去把我老爷爷找来领我玩两天,我的病就好了。
身边一两轿车飞驰而过,撩起一股灰尘,卷去了我的回思。前边是一个上百户人家的屯堡,全是砖瓦房,不少四合院,铁大门。宽敞的院内鹅鸭成群,牛棚中几头黄牛,手扶拖拉机,苞米楼子几丈长满装着金黄色的包米棒子……院内的菜地已经压上了一层新的黑土冻块,那是把稻地里的冻淤土弄来改良土壤。
在这里打听冷家街,少有人知道。一位70多岁的老丈说:“这就是‘四合屯’,土改前这里只有4户人家就叫四合屯,现在是南福兴4队。”我又打听原来的亲属张国祥、张子文等亲人,他说:“土改前他们在这住,后来都搬走了。张国祥早已过世,张子文也在土改前搬走了……”张国祥是我婶的父亲,是我的姥爷,记得那是在三合屯躲匪后期,父亲回家侍弄地,我就跟着叔叔来四合屯。那时我姥爷还梳着小头辫,盘在头顶压在帽子底下,一副老农装束,说话有点口齿病,全家10多口人,租地种还雇了一个伙计,家里的有劳动能力的男人都起早贪晚地下地劳动,我表哥张子文是他家唯一有点文化的人,家里的大事小情他是主要参谋,也常谈时局、国事。那时东丰街里是中央军把守,乡下常有八路军来去,进城里办事得有“路条”证明是老百姓,家里人进城他就把路条写好,到村里盖个公章就可以了。
当年我在这里住了5个多月,真是度日如年。那时正是欲脱不能欲哭无泪,心如火烤油煎,盼望早日回家跟父亲、姐姐团聚。常常独自默默在街上含泪北眺那起伏的山岭,那一个个山岗由绿变黄,我的身体也由胖变瘦。在一起玩耍的同龄孩子,都有妈妈、哥姐照顾,而我自知寄人篱下的身份整日大气不敢出,别的孩子欺负我就只好忍气吞声独自流泪,衣服赃坏无人过问,尝透了没妈孩子的寂寥和苦恼。
山河尚在,60多年之隔已是面貌全非,也许再晚来几年,老人都不在了根本就找不到这里了!那是一段牢牢印在我幼小心灵中的一段难以忘怀的苦痛经历。天近中午,风刮的大了些,身上有些冷。我沿着来的路线回走。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屯堡,不时地眺望北边的起伏的山岗,收索旧有的影子……是的,一切都旧貌换新颜了,一些年高的亲人都纷纷过世,再相会也只能在午夜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