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传的读后感

时间:2025-11-06 06:46:07
乔布斯传的读后感

乔布斯传的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乔布斯传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乔布斯传的读后感1

看完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感慨颇多。

生于五十年代的乔布斯,虽然仅仅活了五十六个春秋,但是却堪称时代的巨人,取得了无比卓越的成就。乔布斯是个创造出了卓越的产品,也改变了若干行业的人,他是真正改变了世界的人!

掩卷沉思,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乔布斯是一个具有纯粹精神的人!在创造产品方面,他将人的精神力量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在企业家里面,他这样的人是绝无仅有的,他可以说是具有极限运动精神的创新家!

乔布斯的纯粹精神体现,一方面是对个人精神力量的无懈追求。他很小就意识到了他自己的精神力量,他智力超群,养父母对他可谓极其重视,他可以有自己的特权,父母和学校老师都对他特别对待,这都是因为他从小展露出的智力天赋。青少年时期,他更懂得了精神力量的其他方面,养成了与人交往的独特魅力。他和人交谈时可以极其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屈服于他的意志。这是意志的力量!他服用过兴奋的药物,体验到了精神处于特殊状态的感受,应该是一种极其美妙的感觉。这导致他要经常去寻找这种感觉。在接触到加强精神修炼方面的知识后,他便身体力行。他成了素食者和节食者,成了禅者(通过坐禅寻求顿悟的人),还只身前往印度学习精神修炼法。可以说,他在20岁之前便获得了超越于常人的精神力量,他受益于佛教和基督教的精神,也许还有XX后裔的血脉作用,形成了作为他一生行事做人基础的精神人格,并在之后的岁月中将其纯粹化。所以,有人说他象尼采、柏拉图!

其纯粹精神更是体现在另一方面,即靠精神力量去改变世界!在他那里,精神力量是一笔无尽的宝藏。他聚集了一群一流选手,然后靠他强大的意志、愿力和直觉,把他们变成超一流的选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平庸变为杰出,把凡俗变为超然,创造出卓尔不群的产品,让世人为之惊叹!其实他本身并非技术专家,他的角色是一个比较纯粹的领导者角色,是精神导师、是兴奋的药物、是催化剂。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纯粹的精神追求,让他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圣人、教父!

其纯粹精神的最后一点体现,是他希望普通大众有更好的精神体验,通过他创造的产品,他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通过创造伟大的产品,传递神的启示,激起世人的超脱情怀,对造物主的膜拜!

乔布斯的超凡脱俗体现在,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巨额财富,并且生活在一个拜物主义横行、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宗教里的末法时代),但他却执著于精神力量的获取和使用,即使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仍不改初衷。大病稍愈,家人以为他会放下工作,多多享受生活(有些癌症患者就是这样做的),他却马上投入到工作中,他觉得创造的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天。同事以为他会收敛以前的锐利个性,稍稍变得温和一些,他却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这样他就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前后一贯的、非世俗的、献身于创造的人,这是宗教精神、科学家精神。

那么,乔布斯有没有缺点?从世俗的眼光看,很多,如偏激、主观、粗暴等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与各宗教类似的问题:即试图以自己的`个人意志,来取代大众的意志。他具有强烈的控制欲,从硬件、软件到服务,他要全部控制住,他要控制大众的体验,要取消大众的选择自由,他做出极其简单易用、美仑美涣的产品,大众就只有享用的权利,没有改造和研究的权利。这类似于宗教的做法,让人相信、信仰、膜拜,但不能追究、怀疑、反对。虽然乔布斯和各宗教都有其超凡的一面,但自有其局限。虽然粉丝们对乔教主顶礼膜拜,但世界上也有爱好自由的人群。

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我想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乔布斯终其一生,都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为什么?虽然传记里没提这个问题,但我想有几点明显的理由。第一,汉族是世界上最没有宗教精神的民族,也就是最实用主义的民族,最世俗的民族。乔布斯到中国来,于精神无补;第二,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市场大国,也同时是偷窃大国。虽然从小大家被教育,不偷一针一线,但如今世风日下,盗窃横行。这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方面,产品领域到处是山寨版、处处有盗版,学术领域时常有剽窃,少有创新。乔布斯不会喜欢盗窃行为,不会喜欢他的产品被山寨、被盗版、被越狱(这是针对盗窃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新黑话)!

乔布斯不来中国,说明中国是乔布斯不希望接近的国度,或者说是他认为和他异类的国度,不适合他发挥的国度。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还不够发达(技术、精神以及体制等方面),还没达到产生伟大的创新家的发展水平吧。

不好意思,也许我的观点会得罪很多果粉,但是读《乔布斯传》的确让我想到更多关于人性的问题,就是这样,这本书值得一看。

乔布斯传的读后感2

近日认真读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传记,获益匪浅。说到乔布斯,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会喜欢他带来的iPod、iPhone和iPad,也会羡慕他的成功和财富,但我们更应该研究一下乔布斯走过的路,思索一下他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读乔布斯的传记,你会发现乔布斯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他经历的坎坷,比你我只会多不会少,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毫不畏惧,在内心深处的理想引领下,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最终成就了非凡的苹果。他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一是坚定的信仰。“设计出色的产品以改变世界,永远追求并享受其中的快乐”,这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是深深根植于乔布斯血脉中的创新基因,是乔布斯和苹果所特有的DNA。在Apple I(1976年)诞生之前,早期的个人电脑都有一个难懂的前面板,没有屏幕和键盘,Apple I之后,所有电脑都有了屏幕和键盘。1977年诞生的Apple II以其简约实用独到的设计和精准的市场定位,畅销十六年。让人机交互更简单,让电脑更容易使用,让计算机成为大众消费品——这是体现在Apple I、II身上最为重要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苹果30多年,直至最新的iPod、iPhone和iPad。乔布斯关注产品的同时更关注用户的体验,他美学至上的设计理念和追求产品简约便利的设计为苹果产品在全世界赢得了许多忠实的追随者。如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捧着iPad玩“愤怒的小鸟”,拿着iPhone漫游互联网或视频通话,戴着耳机听iPod音乐的年轻人。苹果产品之所以获得这么多人的喜欢并脱颖而出,主要就在于产品的创新外观、良好触觉以及优良的使用体验。乔布斯坚定的追求设计出色的产品,并始终遵从内心的感觉,这种信仰的坚持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二是不惧怕失败。不断尝试和努力,永远不放弃内心的追求,这是乔布斯身上永不服输的韧劲。1985年乔布斯因与管理层的分歧而被 ……此处隐藏22861个字……上展示了苹果2号样机,之后公司股票上市,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排名第一。但好景未长,后来由于乔布斯的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者不同,再加上公司陷入困境,公司管理人们把这一失败归罪于乔布斯,并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都未能成功,于是便离开了苹果公司。之后,他从苹果公司辞职后,乔布斯又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推出了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而乔布斯由于这部电影而名声很大,个人身价已达到1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苹果公司陷入了一个大的困境之中,在这时候乔布斯决定重回苹果公司,并进行了经营、技术改革,后来获得了成功。20xx年,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提交了辞职申请,说明自己无法继续担任行政总裁,但愿意担任公司董事长。此时的他已身患胰腺癌。不久后,他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乔布斯虽然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聪明的基因,离不开他父母的培养,而且也与他的很多特质有密切联系。首先,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他很注重产品的质量;其次,他具有营销理念,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且他具有创新理念,会深度思考保持平静状态。我很喜欢他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静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就会更加透彻,也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或许我无法达到书中所说的境界。但是我想,如果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静下来思考,那会让我们悟到很多东西,也会更加理性。史蒂夫的成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与沃兹的完美组合,沃兹是一个电脑奇才,但却不懂得销售,他曾说过:“史蒂夫就是那样的人,他知道怎么跟销售代表说话。我就不行,我太羞涩了。”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史蒂夫也有很多缺点,比如不注重形象,粗鲁等等。有一次乔布斯去找雅达利的总裁进行推销,但那个总裁却无法忍受乔布斯,因为当时乔布斯光着脚,还一度把脚放在桌子上,总裁因此很生气。

读了这本书,从乔布斯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成功与辉煌,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东西。他成长道路上的点滴,都是财富。酸甜苦辣是人生道路上的点缀,没有它们可能活下去就没有意义。最高峰、最低谷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没有它们人生可能就会不完美。或许世界上存在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不努力便不会成功。

人生而为人,并且此时的我们都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不应该总是选择跟随,应该学会探索,跟着自己的想法走,走创新之路。

乔布斯传的读后感15

零零散散的时间里面,这两周读完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乔布斯传》。这期间在微博上发了不少关于此书当中的细节,随身的记事本上也摘抄了不少自己喜欢的片段,但还是想趁热打铁,写篇读后感,把自己读到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以及个人的一些收获整理记录下来,一来起到一个梳理作用;二则是以免时间长了导致遗忘。

有时候读到一本好书,真得有那种“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到现在还能清楚地回忆起过去的一年里自认为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两本书《世界因你不通》以及《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一些场景。20xx年的读书计划里,《乔布斯传》开了一个好头,最近的这段时间里面,我脑子里面遍布乔布斯的生平履历,有时候为他的个人成就而感到欢饮鼓舞,有时候却又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倍感可惜。青春年代时的狂妄不羁,不惑之年重返苹果开创的新纪元,再到生命的最后两年里面的抗癌斗争以及20xx年10月5日的猝然离世。人的一生可以活得如此的辉煌,却又是如此的白驹过隙,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玩偶,所以的一切全在上帝的掌控之中,它说“要有光,便有了光”,它说要对你审判,便派来了死神的降临。

中国人的哲学观里有一个词叫做“天妒英才”,上天嫉妒某个人的才华,因而让他命运坎坷,英年早逝。但从因果论的角度来看,乔布斯英年早逝的“果”我觉得恰恰便是他自己年轻时候种下的“因”。至少是折了30年的阳寿才打造出来这样一家举世无双的公司。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果粉,也绝对算不上是乔布斯的拥趸。苹果的全线产品迄今为止我一个都没有买过,从来都没有过为它的股价而疯狂过,也没有对它发布新产品而狂热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作为一个忠实的安卓用户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乔布斯本人以及苹果产品产生的景仰和敬畏。在未读这本书之前,通过大大小小的媒体上,我也接收到了很多关于苹果产品的信息,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其封闭的生态系统一直以来使我将其“排斥”在外。20xx年可以说是苹果产品全线开花的一年,预算之内唯一买得起跟苹果有关的产品也就是这本《乔布斯传》了,可是最终也还是没买;去年11月份在我九妹被偷之后,那段时间里尽管也考虑过IPHONE4,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又买了一部安卓手机。可见,我是典型的非苹果派。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苹果产品设计哲学的理解。我是一个爱读点小书的'人,职业的使然加上对人物自传类书籍的偏爱,长期以来《乔布斯传》一直是列于计划阅读书籍排行榜的前三位。说到这里,要感谢那位借书与我一读的姑娘,这样的一本好书,压在你床底下跟捧在我手中是决然不同的两种反应,或许这也正好印证了我所信奉的“书非借不能读”的信条吧。“信条”,我一下子意识到我用了信条这个词,乔布斯在20xx年斯坦福的演讲里面提到过叫我们不要盲从于信条,不要让他人的意见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那不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活在别人的信条中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好意思,这最后一句很有说教的意味,如你没有兴趣读的话,建议你读一下这里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原文演讲吧。我突然又想到了李开复的那句“Follow your heart”,我很想问问他,这句话的知识产权最开始是不是属于乔布斯的。

读完这本书后,很大的一个收获是发现了自己思想观念的片面和主观臆想的可怕。比如,之前一直不能理解苹果公司坚持的封闭式生态系统策略,以为只是苹果的孤芳自赏,刻意摆高姿态不屑其它公司于一顾。,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理解了乔布斯在制定战略时候的精心考虑和良苦用心,不授权操作系统给第三方公司是为了尽可能做到所有产品的一致性和协调统一,从而达到产品对用户的端到端控制,再在以工程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这才得以催生出如此具有革新性质的产品。乔布斯的控制欲望很强,他的理念就是牢牢地把产品的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中。试看Android系统里面的几大割据势力以及零散的地方军阀,这些机器人们共同占据了这么大的市场占用率,但是有哪款手机厂商敢胆说自己的产品做到了和IPHONE4一样的水准?现在不可能有,未来的几十年里面我敢说也不一定有。再比如在未读这本自传之前,我一直以为乔布斯当初是考不上好的大学才去念Reed College的,看完自传之后才知道,原来上Reed College是他自己坚持的选择,年轻时候乔布斯非常的众叛亲离和狂妄不羁,所以才特意选择了这所带有嬉皮士风格以及以独立自由精神著称的私立高校。

第二点收获则是对苹果产品设计哲学的理解。之前虽然在IFANR和其它网站上看到过

《乔布斯传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