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1“三张照片,三篇手记”,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
电影版的《人间失格》我是很早就看过的,依稀记得是大二,只记得画面阴郁,似乎讲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沦落生活,伪装,不羁,放荡,酒精,女人是他的特写,仅仅如此而已。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生活会告诉你,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美梦成真,只不过遍体鳞伤后慢慢降低了对生活的要求,适者生存罢了!
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坚韧的活着,我从不认同人们的自杀行为,人就算百般不如意,百般不顺心,但是自杀是一件很愚蠢,很不负责的事情,如果现在你很痛苦,那就活着吧,体验这一切,今后或许你所遇到的事情都会是美好,差也没有关系,正所谓,无痛苦,不人生!
人间失格读后感2《人间失格》这次是第二遍阅读,家里有纸质版所以之前看过一遍,以前看书大部分时候都是每天睡觉前翻几页,时间久且不走心基本也都助眠了,这次看的比起上次认真多了,所以看完的感觉是明显不同的。上次的仓促让我只是很简单粗暴的觉得这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戏真的好多,当什么画家,凭借戏精本精、一副好皮囊、不错的女人缘以及有话题度的家世一定能在演艺圈杀出一条血路。
这次读完之后男主人公的形象没有什么改观,我也不想推翻之前的评价,但是我承认我忽略了很多细节,那些细节无一不是人性的高光时刻,而且整篇故事结束的时候他不过27岁,再来回溯过往,觉得命运对待一个孩子下手未免重了一些。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这样的解释在我看来过于苍白无力。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当别人不小心将水撒到你的身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快的,但是淋了雨就不会,就只会怪自己没有带伞。”男主人公很明显被暴雨浇透了。
卡夫卡在日记中这么写过“凡是活着的时候不能应付生活的人,就需要用一只手稍稍的阻挡住他对自己命运的绝望……同时他要用另一只手记下他在废墟中看到的东西,因为他能看到与别人看到的不一样的东西和更多的东西;归根究底,他在一生都是个死者,但却是真正的幸存者。”看过这样悲伤的言语,通常是不敢去思考的,生死本就是困局,没有人能逃得过的,谁不是一边昂首沐浴阳光,一边蓄力植根土壤,唯明唯暗都不足以活命。
人间失格读后感3一般来说,我们对他人、他物或者外部环境的感知,我们会叫它为”觉他“,对自我及身心变化的领会,则是”自觉“。而人类人类自觉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循序渐进,自我发现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觉是什么?可以分为2类,一是觉察,二是觉悟。什么叫觉察,就是你感觉到了,意识到了,发现了。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发型,眼神,等等变化了。或者对于片段,细节,琐屑的,微观的现象的洞察力。
觉察,可以是对自己的行为,或者对自己身体、自我精神的觉察
自觉有一个秘诀,你要做你自己生命的当局者,同时,是不是,抽身而出,试着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自己。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自觉的方法。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特别厉害,第一种是,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热情,这样的人很了不起。第二种人,对自己像对别人一样冷酷,这也是很酷的。
如果我不是我,我会跟自己做好朋友吗?我会跟自己有着很深的欣赏吗?你会成为自己的终身知己吗?如果你愿意,说明你是真的爱自己的,你可以为你自己骄傲。
什么是觉悟?越走越深,越走越深,发现了整棵大树。觉察就像是福尔摩斯一样。
自我觉察多了,就像中国哲学所说的渐悟跟顿悟一样,量变到质变。你会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或者发现。我不是这样的!就像剥洋葱一样,原来这个是我,这个不是我。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会越来越靠近那个真正的我,靠近自己的内核。这个过程叫做趣味成真,人很复杂,而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需要花心思,郑重对待,说到底,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片诚意,对生活的用心。
总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多和自己对话,多关心自己,多反思,反省,你会发现本来大脑紧绷着的,忽然放松。很多时候自己把很多事情梳理清楚了,心情就舒畅很多。其实觉察有点像清理大脑的垃圾,因为在觉察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无关紧要又一直消耗我们能量的事。所以啊,觉察事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人间失格读后感4《蓄犬谈》中,太宰治曾提到过,艺术家本应是弱者的伙伴弱者的朋友。太宰文学被誉为弱者的文学。懦弱,是太宰治的出发点,以懦弱为武器,对伪善社会的公开宣战。
太宰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出身豪门,立志文学,大学时积极投身于左翼运动,中途脱逃;生活放荡不羁,却热衷于《圣经》;五度自杀,四次殉情未遂。一生的心理轨迹,勾勒出叶藏的三篇手稿。
生而为人,《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出身于封闭式乡下家庭,周围冷漠的环境中,他过分早熟地剖析着他人的内心深处。自少年时代起,就反复经历了对至美的憧憬和悲惨的失败。完美无缺,或彻底破灭,纠集了太宰治一生的纯粹与脆弱,青春的集中写照,少年的敏感,也使得其被誉为永恒的青春文学。
《人间失格》,与其说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叶的私小说,不如将其视为太宰治的一本自传。身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孤独寂寞的世界,感情渐渐麻木,亦至于连最基本的饥饿感都毫无概念。正如阿叶所做的,太宰治逐步把自己包裹进仅仅属于他的世界,对待旁人,唯有唯命是从的敷衍和应付。
鲁迅先生曾说过,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黑暗的世界。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满耻辱。《人间失格》的第一句,便是太宰治的亲身感悟。在《二十世纪旗手》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 ……此处隐藏4514个字……要摧毁他的世界。
他在家之时,做的几乎为违心之举。过年时,家父要为孩子们采购礼物,便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愿单。他并无所求,准确的说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于是父亲对着他问想不想要舞狮,他莫不作答。可是当别人都睡去时,又偷偷往心愿单上写下“舞狮”二字。他的灵魂无欲无求,写下那二字只是为讨父亲欢心。他具备了那个年纪不该拥有的“欺诈”的人格。
而后,便开启了枯燥的校园生活,还是一样的耍宝,一样的逗乐众人,一样的讨好这个世界。这是出现了一个“竹一”看透了他这所谓的“意外的搞笑”。使他感到大事不妙,便想着避开他。可也许是上天开了个玩笑,使他们越相互避又相互靠近。对他来说“竹一”是“知己”亦或是“天敌”。“竹一”的预言也几次改变他的人生。
“女生一定很容易迷恋上你”。“竹一”的预言断定了我生活的走向,“殉情”,“自我放逐”,“酗酒”,“自杀”,“药物麻痹”,无一种堕落不是由女生而起,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他自己对于生的无知,对死的无望,对世间的迷茫。人格一点点的支离破碎,以酒精及药物来麻痹痛苦现实中的人生。他所丧失的是人的“天性”“本能”,一天天苟活于世,人格早已失去,他所透支的,只不过是残缺的生命。
最后,他被“亲人”送往一个没有女人的地方(他自己所要求的)——精神病院。
人间失格读后感13从小像个小丑一样舍去自己、用怪诞的行为与言语向他人献媚一般地搞笑、在他们的笑声中綦切地找到自己的价值一样,重复着无意义行为的叶藏。
十分自卑,同时又十分自大;他自卑到以为自己一旦揭开丑角的面具就会被这世界抛弃,却又自大到对那随时可能抛弃自己的世界嗤之以鼻。
一个人从充满希望到绝望再到捡回希望最后回归绝望的一生
叶藏的悲剧来源于他过于感性敏感的性格和那个讨厌的时代,即便在世界的恶意与身为异类的压力交织出的悲剧中,叶藏也努力地尝试过融入这个世界,他的的确确想过好好地活着。
我们在某种时段都当过叶藏。
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呀,可以看透,但是不要亲身经历,不要对人有太多期待,就算深处地狱,也要自己走出一条道。至于手中的牌,自己去争取。
不要丧失自我,时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成为别人的附庸,也不要对人有期待
经典语录:
1.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2.生而为人,对不起。
3.“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4.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5.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6.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7.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8.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9.我想到了一个招数,那就是扮演滑稽的角色来逗笑。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10.“我们认识的叶藏,又直率又乖巧,要是不那么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还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
11.我问神,不抵抗难道是一种罪么。
人间失格读后感14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藉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他的人生与思想:「信赖是罪吗?」「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论怎麼做,做什麼,都只会徒劳无功,只会让人觉得更差耻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裏,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著。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剧。
太宰治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15我太感性,近段时间偏于忧虑,应该是看了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引起的。人啊,还是要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东西,不然就会陷入负能的情绪。不过,有点必须纠正,当第二次、第三次重温人间失格时,我却断然撕掉了它负能的标签,重新认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经历诸多磨难,先后多次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他39岁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灵魂,表达自己内心对真实、信任、爱、自由的艰难追求,无奈现实中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世事也赖不住考究,最终他惨败于自己的内心结论,选择了颓废跟灭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导大家集体抑郁,对社会、对人性绝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众都不要放弃自我的救赎,要为了活着一场好好生活。以下这段话就是力证。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人活着,比动物多了智慧,也多了忧虑。生而为人,就该承受为人的一切。作者在极力劝告大家,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他没能成功,但他对灵魂的敲打、拷问,都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正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找到生活的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聪慧,像作者这种小时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动机,并非好事。愚钝点、糊涂点,每天为着那洒下的阳光、清脆的鸟语、荡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简简单单,人际关系平平常常,享受当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