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时间:2025-07-13 22:16:07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藤萝瀑布》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1

一、教材地位

《紫藤萝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阅读本课可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更好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根据第一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通过感悟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使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信仰。

本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到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藤萝花衰败到茂盛的变化,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构成,层层深入,最后揭示主旨。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品味语言之美,把握紫藤萝花的特征;

2、学会提取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

3、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感悟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优美句段;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感悟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四、说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启发点拨

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创情境——赏花知形象——忆花析感情——悟花明哲理——写花作拓展)

(一)导入创情境

(欣赏一组花卉图片)由学校门前的月季花入题。

(二)赏花知写法

1、观看视频,读我所爱

2、小结:这是一树的紫藤萝。

(三)忆花析感情

1、提取关键词明确“这又是一树的紫藤萝。”

2、结合背景理解“人的不幸”

3、分析作者感情(焦虑悲痛——宁静喜悦——遗憾——振奋)

(四)悟花明哲理

1、结合生活体验谈感受

2、小结:这还是一树的紫藤萝。

(五)、写花作拓展

1、老师小诗展读

2、学生创作

3、结束学习

(六)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课后作者的《丁香结》《送春》片段

2、完成一张“学习卡”,建议办一期班级园地(花语人生)

推荐读物:《铁箫人语》

说课体会

说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或阶段,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能整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课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说课促使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本次说课,难点在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这需要我们去找资料,有意识的将信息技术,多媒体运用到教学过程来,这能促进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3

一、分析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精练,蕴涵哲理的优美散文。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渗透了主观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及历史的思索,作者从平凡而柔弱的紫藤萝,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和蓬勃,由花儿的由盛及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从而使人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二、从教法上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把听说读写融汇课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学生能力的提高。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从优美的语句中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过程的赏析,既能对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回顾,又能从中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3、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赏析本文借景抒情为重点,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对人生初开始的体验、思索,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从学法上看,本节课力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课前观察花并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谈自己观察的花,接下来让学生阅读《紫藤萝瀑布》,并对所喜欢的句 ……此处隐藏23480个字……,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罗瀑布》就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放在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五、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六、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圈点出来,共同来解决。解决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据语境推断。在正音之后对字词读一遍。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重视语言积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2、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地介绍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所花的时间不要过长,指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根据校情,学生能在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设立的环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配乐范读时,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a、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补充。

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并板书: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3、抽取两位同学朗读自选片断,老师作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漂亮地作答,要求他们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互动平台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