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

时间:2023-06-18 13:08:29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发言稿的人越来越多,好的发言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大家知道发言稿怎么写才正确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全体20xx级毕业生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xx级的毕业生冯泽宙。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发言,我感到十分地光荣。首先,谨代表所有的毕业生向曾经教导我们的老师道一声感谢,向培育我们的母校道一声感谢。

岁月匆匆从领到印有“华北电力大学”字样的录取通知书,到接过粉白相间的学士服,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即将给自己的大学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四年前的我们还在翘首企盼,四年后的今天却要互道别离,互致珍重。在华电的这几年,我们经历过绿茵场的磨砺、通宵自习室的挑灯夜战、南门外的举杯痛饮和教三报告厅的歌舞青春,弹指一挥间,我们从满怀憧憬的新生,成长为自信洋溢的毕业生;在这个地方,我们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和宝贵的履历,也见证了母校的蒸蒸日上。四年中,华电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获批、华电附中附小落成、主楼A座启动施工、学生公寓和运动场焕然一新、华电创行团队也从昌平走向了世界。我们在蜕变,而母校也在不断成长。热血奋斗那是我们都不曾遗忘的青春不是吗?经历了这几年的风雨兼程,我和在座的各位兄弟姐妹一样,纵然喜悦和憧憬,但也难掩毕业季的回忆和怀念。

四年前,我离开了2532公里以外的父母,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求学。曾经被欢笑和泪水浸润的梦想,被迷惘和笃定烦扰的未来,去去来来,终挥不散大学期间挚友的鼓励和陪伴。正因为华电和人文学院的悉心栽培,因为广播台和行管1102的同胞们的风雨同行,四年期间我收获了最真挚的友情,也留下了或辛酸或甜美的回忆,在这里,我知道了何谓责任、忠诚与荣誉。而四年后的今天,我签约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继续留在这个又爱又恨的城市。莫失莫忘朝花夕拾,雁过无痕。

有人说,大学就像一个大熔炉,每个独立的个体进入这个熔炉,经过一番锤炼以后就会踏上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毕业季结束,我们将各自踏上新的征程,有的人选择步入职场,有的人选择读研深造,还有的人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好,唯一不变的是,母校在我们的世界里,从此将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值此毕业之际,让我们对老师们说一声“谢谢”,是你们教会我们如何坚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谢谢”,如果没有你们作为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也就没有勇气大步向前;让我们对即将告别的母校说一声“谢谢”,是你让我们知道“求实,创新,勤奋,团结”的真谛,是你为我们创造了纯真灿烂的笑容和拼搏奋斗的足迹。一朝同窗,一世朋友,一日为师,终生难忘。

离别之际,让我们保存好每一张合影,将笑容定格在20xx年的盛夏;让我们承载着昔日恩师的殷切期望和朋友们的真切祝福,从此踏上新的征程。昨日相见,我们以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成员为荣,明日一别,华北电力大学也将以我们为傲。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送上我们的毕业赠礼,祝愿敬爱的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法律系XX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的苏久旺。很荣幸能够作为闽江学院XX届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毕业生对长期以来关心与帮助我们的领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四年来的谆谆教诲,谢谢你们(转向主席台,半鞠躬)。同时,也向在座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转眼就要和母校话别,心中的依恋之情油然而生。四年时光,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弹指之间,就这样匆匆流逝,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最初的梦想:

XX年9月,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相聚于闽江学院,带着我们的梦想与斗志而来。期待着梦想在这里实现,期待着燃烧出各自的精彩。当我们从最初的懵懂迷茫到最后的恍然惊觉,从毫不相识到依依不舍之时,我们却不得不离开。我们经历过大一的纯真年代,走过大二的轻舞飞扬,告别大三的紧张与忙碌,来到今日大四的依依别离。大学四年,各种学生组织里留下我们忙碌的身影;大学四年,我们曾为考试、过级、考证紧张过、奋斗过;大学四年,我们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大学四年,无论是在晨磬广场、文化墙,还是在教室、宿舍、食堂都曾有过我们的欢声笑语。你我一定记得烈日熏烤下刻骨铭心的军训,一定还记得每次的团日活动中互帮互助的场面,一定还记得熄灯后的寝室卧谈会。你我一定不会忘记50周年校庆的自豪与振奋,一定不会忘记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中成长的历程,一定不会忘记为毕业论文与寻找工作时奔波的画面……

还记得各位老师在课堂上或滔滔不绝,或循循善诱,每一张和蔼的脸孔,每一道睿智的眼神都折射出他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人格魅力。透过他们讲解的一个个貌似枯燥的理论,我们理解了专业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辅导员们,不仅是我们的师长,更是我们的朋友与心里咨询师。是你们,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难题,是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包容我们的过错,是你们,让我们能够在闽院尽情的展翅飞翔。

在母校学习的四年中,我主要担任过班级党支部书记,法律系学生自律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曾前后荣获福州市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生等二十余项荣誉。并有幸参加闽江学院第一届选调生的选拔考试,通过初审、笔试、面试等层层考核,进入了最后的体检阶段。对此,我要感谢闽江学院,感谢法律系领导、老师及辅导员们,感谢你们给予我成长的机会,感谢你们细心的教导,使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闽江学院,有着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与留恋,完成的与还未完成的,留恋相识的老师,留恋相知的朋友,留恋美丽的校园。若干年后,假如我在闽院遇见你,你从文贤路北门南下,我继续着文贤路的北漂,亦或者你在健桥的北岸停住脚,而我正在南岸徘徊,那时,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承诺,是否还会谈起人潮拥挤的食堂,是否还会记得埋藏已久的心声,是否还会谈起在母校的点点滴滴。

过了今天,我们在闽院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将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循循善诱的老师,告别风景秀丽的校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但我们一定会继续秉承“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校训,继续恪守“尽责善仁、光而不耀”的校风,运用我们四年所学的知识,勤于实践,踏实做事,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母校争光添彩,用我们的努力来回报社会,回报母校。

再次感谢给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品格的母校,感谢给予我们关怀的领导,感谢给予我们启迪的恩师,感谢陪彼此走过美好年华的同学们!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 ……此处隐藏4855个字……厦门大学物理竞赛二等奖和厦门大学三好学生荣誉;XX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福建赛区本科组一等奖,获厦门大学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骨干荣誉称号,XX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亚洲区赛金奖。

科学创造源于对科学的热爱。课堂学习使我们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产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XX年下半年,帅建伟教授开设的一门《生物物理导论》课程,激发了我对生物物理学的兴趣,也使我获得投身生物物理研究的力量。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结合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必将引发新的科学革命。于是,我坚定地选择了生物物理作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帅教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艾滋病发病的动力学过程”作为我研究的开始,在对受感染的免疫细胞的状态、感染邻居细胞的过程及演变规则进行计算机模拟后,写出了《三维元胞自动机模拟艾滋病病毒感染过程》这一论文。

也是基于对生物物理的巨大兴趣,XX年我选择参加igem比赛。经过一年的时间,我和比赛队成员一起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合成生物组件—生物数字显示器。这项成果获得了由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igem亚洲区赛的金奖。11月初,作为厦门大学XXigem团队的一员,我参加了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igem世界锦标赛,与世界各地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人员一起交流探讨合成生物学及其应用的前沿问题。

校内外学术交流,是我们本科生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年来,我注重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XX年下半年是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最集中的时间。7月份参加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在上海期间,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参观了中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这两次夏令营活动,聆听多场学术报告、参观了三个单位的实验室,并与教授面对面进行交流,使我了解更多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帮助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选择,提前了解国内研究生的生活。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6

老师们、同学们、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三年后再次走进西阶的这个教室,再次感受新闻学院这个娘家永远的欢乐、祥和与亲切。

我非常能理解此刻台下师弟师妹的心情,感伤、激动、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因为三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戴着学位帽,拿着毕业证,欢欢喜喜迈出校门,冲进职场,期盼着自己一展抱负,成为青年才俊。但现实似乎不是这样的。所以今天以下所有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送给大家,就是——毕业生,你慢慢来。

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吧。

毕业进了新华社,一听名字,好工作。主流媒体、记者,每天围着国家大事转,采访写作编辑,一切都太符合一个新闻人的理想了。

然而,进新华社总编室工作的第一年,我干的工作是什么呢?在总编室值班室,接电话、发传真、送文件、复印材料、摆桌签、做会议记录、改文件错别字……我的工作时间,常常是下午5点到第二天上午8点。

不是说这些工作没有意义,学不到东西,而是我心心念念想要从事的“铁肩担道义,妙笔着文章”的新闻工作,反差太大了。

我甚至想到过“不干了”。于是我找到李彬老师,说了我的郁闷。李老师跟我说:其实人生能“做事”的时候本来就不多,不能做事的时候,就“做人”,就思考人生。末了,他又嘱咐了一句:别着急,慢慢来。

三个字,但后来的经历和所思所得告诉我,这三个字的含义,实在太丰富了。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我不以为然。事业是一场马拉松,在马拉松你见过有人抢跑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马拉松拼的是全程如何分配体力、耐心的智慧,起初那一段的状况和最后的成绩,往往天差地别。

其实,新闻是个很浮躁的行业,对大多数从业者来说,每天都在不同的议题间频繁切换,跟着舆论的变动疲于奔命,对看似丰富的内容蜻蜓点水。这跟如今最火爆的“微博”很像——信息过载、碎片化、非线性、缺乏逻辑。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浅薄》,说的就是互联网的快速浅阅读引起了人大脑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的变化,很多时候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人类正在慢慢丧失深入阅读、线性思考的能力。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知道”,却越来越不能慢下来去“理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listen half, understand quarter, remember zero, and react double.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人,恰恰需要输出的是你的“理解”,碎片化的“知识”是过眼云烟。

事业如此,人生也一样。怎么才能获得“理解”,而不是满足于浮光掠影的“知道”呢?

这就要求一个即将走上职场的新闻人、传媒人,在这看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世界里,能慢下来,能淡定起来,按照自己的步骤,踏踏实实地去走、去积累、去生活。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三年前,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载着家人与老师的殷殷期盼,坚定地迈进了初中;今天我们在这里,郑重地面对中考赫然醒目的战书;今天我们在这里,吹响决战冲锋的号角。我们坚信,正是在这里,新的辉煌将张开腾飞的翅膀。

蓦然回首,十二年寒窗苦读,四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铸就了我们必胜的信念与坚不可摧的意志。书海的沉浮已不再让我们动容,风雨的磨砺只会让我们愈挫愈勇,我们的目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坚定执着,我们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成熟饱满,我们的心灵从来没有如此激荡燃烧。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十年,今将试锋芒。

如果说之前的九年是漫长的马拉松,我们已进入那最后的冲刺,如果说从前的付出是勤恳的耕耘,我们已面临夏秋之交的更迭,我们早已拉满弓,上好箭,我们唯一差的,就是这最后一学期的努力,最后一学期的挥汗如雨。

鲜红的终点在前方真真切切,成功从来没有如此贴近我们年轻的生命,在未来的一学期里,受太阳之光华,乘春风之快意,御天地之灵气,是强者必可脱颖而出,是胜者必可力压群雄。

一学期的时日,我们举目望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有一个永不屈服的姿态。

一学期,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

一学期,我们将用青春证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同学们,冲锋的号角在耳边响彻,波澜壮阔的画卷已经尽情铺展。永不言败的信念,可以让脚步更加坚定;踏实勤奋的学习,可以让进步更加显著;平实严谨的作风,可以让道路在脚下更加延伸;激情火热的勇气,可以让未名湖、博雅塔的风景在我们眼前更加鲜明夺目。

乱云飞渡,战士信念未移;驰骋疆场,方显英雄本色。足够的博大,让我们扬鞭策马,登高临远,足够的坚强,让我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让我们不负学校重托,不负恩师厚望,不负青春梦想,顽强拼搏,乐战不怠,全力以赴,铸我辉煌。

同学们,让我们奋斗一学期,智慧与梦想就能在六月尽情绽放,奋斗一学期,未来与希望就能在六月美丽夺目,奋斗一学期,汗水与泪水就能在六月结晶闪光。奋斗一学期,20xx年中考大捷便是我们的胜利,永恒的辉煌。

《优秀毕业生的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