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15篇)
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语文教师深感语文学科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这些现象,农村小学尤其突出。虽然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农村学校以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各校也都在纷纷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掀起读书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学生读书的热情,但成效并不乐观。各项读书活动,表面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参与面窄,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语文老师常常抱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没见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这个问题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对此现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笔者对所任教的年级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1、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调查,针对学生读书情况,应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让课外阅读开展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调查的对象:
本校全体六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各275人。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
(一) 学生问卷调查表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三)家长问卷调查表
(四)家长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五、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农村学生阅读量偏少。调查发现,一学期,读课外书1至2本占62.1%,3至4本占15.6%,5本及5本以上占12.3%;每天读书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占58.5%,20分钟左右占34.5%,40分钟左右占7%。其主要原因,大量作业占满了课余时间,语文老师以及任科均不够重视,占用了大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调查发现,喜欢阅读的占10%,一般的占38%,不喜欢的占52%。;在读书内容方面,随意读的占69%,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占12.4%,根据自己爱好选择读物的占18.6%。农村父母在家读书情况,经常读的占4.7%,偶尔读的占18.5%,从不读的占76.5%。由此看出,学生读书的目的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大,教师、家庭在读书氛围方面营造的不够浓,大部分学生读书的欲望没有被调动起来。
3学生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家里藏书仅有1至2本的占35.6%,3至5本的占38.9%,6至10本的占25.5%:家长给子女购书情况,经常买的占11.6,偶尔买的占70.5%,不买的占17.9%;学生读书主要来源,自己购买的占3%,从学校图书室借的占60.7%,向同学借的占36.3%。从此看出,由于农村学生受经济的影响,农村家庭普遍不够重视读课外书,图书室的书数量虽然多,但适合学生读的书并不多,学生相互借阅数量有限,种类有限,因此,农村学生阅读资源相对贫乏。
4、学生阅读质量不高。调查发现,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占1.8%,应付老师任务的占28.4%,很少做或不做的占69.8%:教师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的占2.1%,有时检查的占10.2%,很少检查的占87.7%;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参与情况,1至2项的占64.7%,3至4项的占29.8%,5至6项的占5.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坚持上的为0%,有时上的占15.3%,很少上的占84.7%。由此看出,学生阅读质量提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指导不够,不能及时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也少。
六、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1、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仍是试卷分数。虽然教育界呼吁建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一时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按时按质的.上好每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及时的给予评价。每天中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不允许任何教师和学生占用,倡导教师陪读。在校园、班级营造一定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个角落。其次转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利用开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
课外书的重要性,让家长根据子女的需要,经常为孩子多买一些课外书籍,并督促子女在家多读一些课外书,少看一点电视,必要时,家长可以陪读,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再次,转变学生的观念,通过多种手段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语文成绩的评定,不再局限于语文试卷上的分数。仅靠一本语文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2、激发兴趣,呼唤热情。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可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书的内容,也可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其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在班级和学校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例如,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同学们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了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除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积淀文化底蕴。
3指导方法,提高质量。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然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不利于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 ……此处隐藏24447个字……师,我也无时不在思考着农村孩子的阅读。我认为我们要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要把孩子们领上“阅读方舟”,尽情地畅游书海,汲取精神食粮。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一、阅读兴趣,二、阅读习惯,三、家庭情况。设计此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想更准确的掌握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进行“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做些参考,在研究中有的放矢。
二、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82%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16%的学生选择“比较喜欢”。
2.你现有的课外书籍量:
68%的学生选择“5-10本”;16%的学生选择“10-20本”;9%的学生选择“20本以上”;7%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
3.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
71%的学生选择“漫画卡通”;56%的学生选择“作文选”;15%的学生选择“诗歌散文”;48%的学生选择“科普读物”。
4.你认为电视和课外书什么对你吸引力更大?
56%的学生选择“电视”;40%的学生选择“课外书”4%的学生选择“差不多”。
5.你读课外书,是因为:
3%的学生选择“老师的要求或推荐”;85%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12%的学生选择“能积累好多优美词句”
(二)阅读习惯
1.你一般每天阅读课外书多少时间?
2%的学生选择“从来不看”;38%的学生选择“15分钟左右”;41%的学生选择“30分钟以上”;19%的'学生选择“一小时以上”。
2.阅读课外书时,你遇到不理解地方会:
70%的学生选择“跳过”;19%的学生选择“查字典”;11%的学生选择“请教他人”。
3.阅读课外书时,你喜欢的方式是:
43%的学生选择“一目十行”;38%的学生选择“只了解一下情节”;11%的学生选择“摘录好词佳句”;8%的学生选择“做读书笔记或批注”。
4.你经常和同学交流课外读书的情况吗?:
39%的学生选择“经常”;48%的学生选择有时;13%的学生选择“没有”。
5.双休日和寒假中,你读课外书的情况是:
26%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读”;48%的学生选择“想起来就读一点”;26%的学生选择“每天读一会儿”。
(三)家庭情况
1.你要买课外书,父母会同意吗?:
5%的学生选择“不同意”;41%的学生选择“同意,只要我提出要买”;55%的学生选择“要看书的类型,会选择性的买”。
2.你父母的文化程度是:父()母()
18%的学生选择“小学”;48的学生选择“初中”;28%的学生选择“高中”;2%的学生选择“大学”;4%的学生选择“不知道”。
3.你父母会经常督促你进行课外阅读吗?
19%的学生选择“经常督促”;28%的学生选择“偶尔提醒”;53%的学生选择“不管”。
4.你父母平时在家阅读书报吗?
41%的学生选择“从来不看”;39%的学生选择“有时会看一会儿”;20%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看”。
5.父母认为看课外书对你的学习:
54%的学生选择“有好处,鼓励你读”;28%的学生选择“作用不大,要求你少读”;18%的学生选择“影响学习,不允许读”。
三、结果分析:
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需求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课外阅读书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书的种类也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大多数学生只中意卡通漫画系列的课外读物,经典名著读得太少;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时,跳过去读的比较多,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无法得到评估;农村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很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成员中大多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较为浮浅,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家庭成员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四、应对策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结合本次课外阅读的调查,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一、培养兴趣。
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读物的故事片断。在课余或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发掘部分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二、丰富资源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量少、类型少的特点,要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资源建设,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们交换图书,做到课外读物资源共享:好书一起看;提高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藏书数量、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选择读物。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避免学生只中意那些卡通漫画系列的图书。
四、教给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五、配合教学。
应注意结合学科的教学进度,引导、介绍学生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可供参考。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六、创设环境。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活动等,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加强重视在这方面的引导,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