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奢侈品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奢侈品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奢侈品调查报告1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促使了出境旅游限制政策不断松动,进一步激活了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意愿,使之演变成为公民的实际消费行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出国旅游,扫荡各大购物广场,在异国他乡享受风景的同时,主动消费推动了他国的商品经济。
20多年前,国外媒体曾报道过日本游客的购物“盛况”:“一批又一批挎着相机、旅行者打扮的日本人成群结队地拥进了Hermes、Gucci、Chanel和LV的店铺,他们腰部鼓囊,脸色红润,兴奋地东张西望,几个日本人费力地从挑花了眼的同伴中挤出身子,指着柜架上的皮包大声嚷道‘这一排全要了’!”。[1]如今,中国游客人均旅游消费额已居世界首位,世界各地的购物豪客变成了中国人。有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有56%是在海外消费,消费额约130亿美元;而到了20xx年这一比例达到了73%,消费额达740亿美元。中国游客凭借着强劲的消费能力屡屡震惊世界,小到化妆品、钱包、电子产品,大至连豪宅房地产都成了中国游客出境消费的目标,给境外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庞大的消费力。中国人在20xx年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是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
为何奢侈品如此受国人关注?首先,一个人,怎样仅从外表上来判断他的财富呢?毫无疑问,着装。一个一身名牌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一定会给对方一个突出的印象:有钱人。甚至在这种交往中也是有暗中的比较,谁的名牌多,他的底气就足。假如他再加上文质彬彬谈吐不凡,那他在周围人眼中必定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为了达到这一印象,有的`人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去购买奢侈品,通过外表的富足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其次,很多人原来没有社会地位,不被社会所重视和尊重,现在他们通过艰辛努力成功了,他们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展示自身价值来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赏。于是富裕的人们通过购买和使用稀缺的、具有卓越品质的、高昂价格特征的奢侈品来传达关于自身身份、财富、地位的信息。[2]中低收入的人们也同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在周围的群体中稍微扬眉吐气。所以,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中国人在追求奢侈品的过程中,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奢侈主要是给别人看的。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这一过程中,追求自我实现,同时向他人炫耀的虚荣心理赫然体现。
而为何国人如此热衷在境外消费?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便宜。当然,这只是相对便宜。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出国机会的稀缺性,使人有了一定要购买尽可能多的商品的心理。人民币的升值也让国外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得更加诱人,尤其是在国内动辄上万元售价的奢侈品,在国外没有了高额进口税、营业成本等因素,出售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国内,再加上打折、退税,如此“占便宜”的好事让人无法拒绝。尽管如此,中国消费者在付款时仍不忘考虑怎么搭配购买能得到最大的节约空间,而且不忘再次询问Anydiscount?经济收入的差距并不能让大部分中国人像发达国家的人那样像买一件普通商品一样去买中国人心中的“奢侈品”,谁挣的都是血汗钱,能省必须省,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勤俭节约文化所决定的。所以在市区内的名牌旗舰店很少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全聚在城外的购物广场各大品牌的工厂折扣店或者是机场码头的免税店了,甚至可能有人再考虑在折扣中把旅行费用“赚”回来。寻求利己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更是聪明的中国人必须要考量的因素。
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也擅长礼尚往来。许多游客消费时手头还会揣着一份亲朋好友交代的长长“购物单”,有的人甚至出游一次过给别人带的礼物比给自己买的都多,费尽心思为亲朋好友着想,谁适合送衣服谁适合送裤子谁适合送手表谁适合送钱包。当亲手把礼物交给他们时,意味着送了一份人情或是还了一份人情,在亲朋中的印象大大提升,以后的相处关系也就更加和谐。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投资,以高大上的令人两眼发亮的礼物去博取好感、赢得信任、巩固感情,基本上得到的回报也是值得的。谁不愿意与土豪做朋友,谁都愿意和别人提起“嗨,这是我朋友从国外带回来送给我的”。多有面子!受礼人心里美滋滋的,送礼人心里也就得到满足了。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关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所以不惜代价来美化自己。中国人在消费选择与决策过程中对他人看法和评价的关注与在意程度明显高于西方消费者,这是中国消费者文化心理特点决定的,受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要面子文化与群体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3]
综上所述,中国出境游客的奢侈品消费中盲目还是大于理性的。我们国家经济的腾飞并没有完全带动我们精神素质品味的生华,从而盲目地追求所谓有钱人“应该”追求的东西。人们希望通过提升外表上的层次来富足内心的思想境界,希望通过身上衣物饰品的价格来体现自己的客观价值。而其实这样的方式也适合自己看待别人。当我们的追求品味达到我们真正热爱那些豪华奢侈品时,那些商品在我们眼中也不会再是“奢侈品”了,生活必需品而已。我们看待别人也不会用以外表来判断层次的眼光了,因为财富差距,品味不同,在高素质的人眼中已经是无所谓的事。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但是,如何更加理性的消费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随时注意的。所以,表里如一,踏踏实实,求是求真,依然是我们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做人的准则。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去认真遵守,理性消费。
奢侈品调查报告2今天,国内领先的白领站MSN中文网发布了《MSN白领奢侈品购买调查研究报告》,揭示了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渐平缓,MSN白领人群对于奢侈品的购买欲望再次被点燃,奢侈品正在成为白领人群日常消费的主流产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白领中,有九成以上的MSN白领人群购买过奢侈品。在这些购买过奢侈品的MSN白领中,有接近16%的白领拥有10件以上的奢侈品。报告也发现,在高档汽车拥有方面,有6%的MSN白领拥有奥迪或宝马汽车;而阿玛尼和巴宝莉则分别是男女白领拥有最多的主流服饰品牌。本次MSN白领调查报告从当前城市白领人群购买奢侈品的行为特征、消费特点、信息获取渠道以及社会关注热点四个方面出发,将白领群体对奢侈品的购买心态及特征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归纳,并得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结论。
MSN中文网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刘书女士表示:“作为国内最主要的白领站,MSN中文网一直关注白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热点。与其他人群相比,白领群体随着学历、收入和地位的提升,固定消费奢侈品的比例也不断增大,定期购买奢侈品已经成了这一人群的固定消费习惯。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奢侈品因价格因素限制难成主流,但其已逐渐成为白领人群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处隐藏13398个字……集中在法国、米兰、伦敦、纽约和日本这些奢侈品消费热门国家和地区。归功于汇率、税以及其他折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以低于中国地区奢侈品价格的超过50%出售。调查显示,约20%海外消费为朋友自用而代购。
咨询公司贝恩(bain&co)驻意大利的daniele zito表示,中国消费者曾经购买奢侈品的目的是炫耀财富,但现在他们想通过奢侈品展示品位,并倾向于选择奢侈品行业可以提供的最好奢侈品。“这也使规模较小但品质好的小众品牌得到了更多机会。”调查中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选择服装品类和新品牌。
目的和需求的改变导致奢侈品行业也在发生变化。来自财富品质研究院的分析表示,电商和代购等新渠道的发展使很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和购买到奢侈品。渠道大众化也在进一步加速奢侈品牌大众化。在传统奢侈品牌普遍大众化的同时,高端消费领域出现一定机会,这个机会属于高端定制服务。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调查发现,20xx年已有67%的中国富豪认为传统奢侈品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定制才是,并且开始钟爱更多领域的定制内容。
奢侈品调查报告10[20xx年10月26日]整合性营销服务咨询公司朴睿铂尔(PCG),正式发布《20xx奢侈品营销启示录》研究报告。本次调研是朴睿铂尔自20xx年以来对中国消费者行为进行的系列研究之一,也是继《20xx年中国都市青年生活态度调研》和《95·00—Z世代生活场景报告》后,基于对中国消费者的全面调研、深入研究和以往调研经验完成并,期待更加全面、多元的理解消费者的奢侈品认知及消费观念,为品牌提供新时期下的营销启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当之无愧的驱动力。深入了解国内奢侈品的消费圈层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服务大量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的本土咨询公司——朴睿铂尔希望从营销人的视角,去向不同圈层的消费者求证:
当下那些热门的、新兴的、甚至主流的传播策略,适用于奢侈品吗?
朴睿铂尔报告项目小组采取实证研究的模式,先制定调研命题及范围,再联合专业数据调查公司Credamo见数,在20xx年6月至7月间通过线上方式通过500份问卷Pre-test,根据Pre-test结果再筛选城市、年龄、性别、学历收入等因素,最终从所有问卷中选取有效样本20xx份,调研了来自超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共24个城市的85后、90后和95后消费者,力求总样本量能精准呈现出TA们的真实画像。
Consumer和Marketer生来就是一对。针对“中国奢侈品营销趋势”这个大课题,朴睿铂尔也从这两条线并行索骥。
什么是公众心目中奢侈品的典范?不论是最喜欢的还是拥有最多的`品牌,香奈儿都遥遥领先,不愧是“奢侈品”的代名词。爱马仕紧随其后。
近半数受访者愿意花“30%的月薪”购买奢侈品,理性消费占主导。
关于什么品类才是消费者心目中必要的奢侈品,排名前三的是:珠宝、腕表和包袋。从性别来看,男性首选腕表,其次是珠宝和成衣;而女性则把珠宝放在首位,其次是包袋和腕表。可见,男人选腕表,女人爱珠宝。
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因素中,超过6成的受访者看重“设计和品质”,近一半受访者选择“性价比高”,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占37%。其中,“85-90”人群最易被朋友圈种草,“90-95”人群最看重身份的优越感,而Z世代人群最有主见,也最懂得奖励自己。
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轻奢品牌影响了其对传统奢侈品的购买欲望;还有近1/3的受访者认为两者并没有强替代关系,而是依款式而定。
选择电商平台购买奢侈品的首要因素是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及产品SKU更丰富。此外,电商平台的售前及售后服务、价格及货品的真实性也是消费者选择电商平台的主要原因。不过,仍有近4成受访者仍倾向于线下实体店购买,认为门店的体验感更好。
超过4成的受访者曾经购买过二手奢侈品。其中,近6成是因为一级市场上买不到心仪的经典款或限量款,而选择在二手市场交易。另有近3成的受访者是出于价格更便宜的因素。有过购买二手奢侈品经历的受访者中,3/4的人会考虑保值度,尽量选择保值率高的经典款式。在最值得购买的二手奢侈品品类中,“珠宝”、“腕表”和“包袋”排名前三。
品牌官方双微仍是消费者了解奢侈品的最主要渠道(超过8成消费者选择),但被社交媒体种草和自媒体推荐在获取信息和促进购买的环节上作用显著。
在品牌选择代言人的问题上,45%的受访者选择“各界名人(如运动员、郑商名流等)”,另有1/3的受访者选择实力派演员,选择“当红偶像Idol”的比例为17%,即便在“95-00”人群中,流量明星的占比也未过20%。可见,各行各业的实力精英(包含演员)是受访者的主流选择。
跨界营销的选择上,受访者更多是对奢侈品间的强强联合表示认同,同为奢侈品,自然不会拉低调性。“85-90”人群欣赏文化跨界,“90-95”人群偏爱“影视联名”,“95-00”则更倾向奢侈品与游戏及运动的跨界。
在奢侈品是否适合直播这个热点话题上,57%的受访者选择“会关注,因为有特殊折扣或礼品”。剩余的受访者基本持保留态度。从城市来看,城市越发达,关注奢侈品直播的比例越低。二线城市关注直播的比例最高(达65%)。可见,如果直播不带货,而只是为了品牌宣传的目的(比如新品发布、云上秀场等),品牌方需要花更多精力在内容设计、视觉呈现、互动引流等各个方面。
奢侈品如何运营抖音B站小红书这类以年轻人为主场的社交平台?近6成的受访者对奢侈品入驻新社交平台(如B站)持欢迎和认同态度,认为品牌在培养潜在用户,是前瞻性的行为。仅10%的人认为入驻B站等年轻化社交平台“有点掉价”。
面对频频“闪”耀街头的POP-UP Store,近8成的受访者对这类充满创意的品牌线下活动有兴趣,有2/3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这些新鲜玩法而激发购买欲望。其中,“90-95”人群对这类营销活动最感兴趣,达84%,TA们也是三类人群中最容易因此而产生购买欲的人群,达75%。
奢侈品牌的本土化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营销及其限定款的设计。超过7成受访者认为,奢侈品应更主动、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本土消费者。不过也有近2成的受访者选择“奢侈品不需要做过多本土化营销,原汁原味才能显示与全球保持同一高度”。
谈及未来,1/3的受访者希望奢侈品牌能够用更平等的沟通方式来对待消费者,另有3成受访者希望品牌有更多有创意、更出圈的营销玩法。27%的受访者建议“针对中国市场的独特设计及特色营销”。
朴睿铂尔(PCG)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提供整合性营销服务的独立咨询公司。作为传播界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朴睿致力于协助品牌挖掘并传递其所拥有的态度和价值,专长于创造话题、塑造故事,联结一切接触点,致力于对抗一切无趣,让传播有趣、有品、有料。公司业务包括朴睿生活方式Lifestyle、汽车Auto、资源聚合Hub、娱乐营销Star、数字新创 Neo、视觉创意Vision及朴睿消费行为实验室Lab,全方位为客户提供商业洞察和传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