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 ……此处隐藏25241个字……镇西老师的 “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文重点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把握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的形象,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可以直观形象的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4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